2021-09-10 14:50:52 來源:中國青年網
踏著初秋的節拍,我們走進重慶巴南石龍鎮。
石龍鎮有300多年的歷史,文物眾多,文化積淀豐厚。這里有建于清乾隆年間的石刻大佛造像,有建于清朝末年的放生塘覃家大院……但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鶴立于青青綠蔭之中、昂首于青天麗日之下、獨冠于重慶的楊氏碉樓。
清末民初,軍閥混戰,加之土匪猖獗,石龍鎮民不聊生。為保家族平安,楊炳成修建了這座莊園,總占地面積達1167平方米。莊園呈四合院布局,主體建筑為中西合璧建筑風格。原來有四棟碉樓環圍,像一個古堡群,固若金湯,但有一座碉樓后來被大火燒毀,現存三座。
佇立碉樓寬闊的院壩里,眼前是兩棟碉樓,砂巖條石壘砌,夯筑土墻,穿斗木梁架,板式木窗,條石臺基。門楣、窗額上有浮雕圖案,因年代久遠,色彩已經斑駁,圖案難以辨認。據介紹,院壩周圍曾經有高大的圍墻,院壩里有魚池、荷花池、六角亭,圍墻內外古柏參天。遙想當年,“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墻外有奇樹,庭中有錦鱗,百草豐茂,千卉吐芬。
走進東南角的碉樓里,視野遼闊,方圓幾里盡收眼底,大有傲視群雄之勢。碉樓四周有條石壘砌的深溝蓄水圍護。碉樓四面開窗,有多個整石開鑿而成的喇叭狀射擊孔。碉樓里有灶臺、柜子、凳子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每一層天花板上均有掛馬燈的掛鉤,天花板上繪有各種木雕圖案,有飛鳥、蝙蝠、山羊、貔貅等,其中有一幅很大的五只蝙蝠的木雕,做工細致入微,寓意著驅邪避難、五福臨門。
如今,這座百年不倒的楊氏碉樓,依然靜靜地矗立在青翠的田野里,日夜守護著這里的家園,目睹著春秋歲月的變化,經歷著石龍鎮脫貧致富的蛻變奇跡:“以花為媒、以花惠民”的“花海經濟”,打造出異彩繽紛的四百畝繡球花海,美得令人向往;12公里全地形卡丁車山地越野縱橫馳騁,讓人前來體驗速度與激情,暢享大自然樂趣;插秧,采摘,抓螃蟹的“笆泥公社”,這種時尚的風向標,成為孩子們體驗農耕生活的樂園;寬闊的桂花湖里荷花亭亭玉立,花香沁人心脾,飄溢四野;新建的人行天橋上,人群熙來攘往,冷清的石龍老街喧鬧起來……
近年來,石龍鎮人發揚龍的精神、龍的氣魄,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讓石龍活起來、舞起來,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融合發展,齊頭并進。石龍鎮如巨龍騰飛,翱翔巴渝大地。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