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文學之樹何以長青

2021-05-14 15:56:42 來源:人民網

  趙樹理是一位始終“泡”在基層生活汁液里的作家。他抓住一切機會體驗群眾生活——乘火車坐硬座,住旅館睡通鋪,熱炕頭上拉家常,干活和老鄉們一樣內行。《李有才板話》就是趙樹理在山西進行社會調研時采集到的素材。他敏銳捕捉到減租減息給農村地區帶來的深刻變革,同時也不回避農民在迎接新社會、走向新生活過程中斗爭的曲折復雜。

  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作家一直朝著“文藝的大眾化”方向努力探索。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更是極大鼓舞了作家為人民大眾創作的熱情。實現文藝的大眾化需要作家深入生活,了解人民熟悉人民,不僅要在生活、工作上和群眾打成一片,而且要在思想感情上和群眾打成一片。趙樹理正是這樣,他把創作誠心誠意當作革命工作,當作“解民憂、紓民困”的工作去做。所以《李有才板話》這部作品一問世,就成為抗日根據地宣傳和推行土地政策的生動材料,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對敵斗爭的有力武器。

  在文學上,趙樹理用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語言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詼諧生動、清新剛健、泥土味濃、故事性強、人物性格鮮明、細節描寫逼真、表現形式活潑。每一篇作品、每一個人物、每一句話,都像剛剛從生活的池塘里撈出的魚、采出的菱、掏出的藕一般,鮮嫩嫩、活溜溜的!識字的可以看得懂,不識字的也能聽得懂,并且一看一聽就入迷。趙樹理的作品也成為“山藥蛋派”文學的典范。

  在《李有才板話》中,趙樹理以喜劇化的人物形象和幽默風趣的語言特質,給讀者以暢快淋漓的閱讀體驗,吸引讀者進入到那個時代的生活中。李有才愛講笑話,會編“圪溜嘴”(快板),生活雖清苦,但“有才好像一爐火”,團結貧苦的農民,他的破窯洞也成為大家聚在一起、充滿歡樂的地方。同時李有才有著冷靜的頭腦,對農村現實了解得很清楚,有斗爭意識。“快板”是小說故事演繹和情節推進的重要載體,更是李有才團結群眾打擊地主的武器,他們一次次地同地主進行“智斗”,并取得勝利。有說有唱、夾敘夾議、生動活潑的快板詩,同在斗爭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農民形象相互輝映。這些農民除了具有敦厚、善良的美好品質,還敢于與剝削人民的地主作斗爭,不向惡勢力低頭。他們展現出來的新的精神面貌,也成為時代風貌的生動寫照。

  不僅是《李有才板話》,包括《小二黑結婚》《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在內的一系列創作,趙樹理都始終追求“老百姓喜歡看、現實中起作用”的目標。對趙樹理來說,這不僅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情結,因為在他的心中勞苦大眾、普通百姓是最重要的。

  當長篇小說《三里灣》行將完稿之際,趙樹理婉言謝絕了好幾家大出版社,把稿子送到一家規模較小的通俗文藝出版社。為什么不選名氣大、稿酬高的出版社呢?趙樹理說:“我不管這些,我只知道這個小出版社是專門面向廣大群眾的。至于稿酬高低,那更無所謂,我倒是希望給我的稿酬再低一些。因為稿酬低了,書的成本就低了,定價也就相應的便宜了,這樣一來,不就減輕了群眾購書的經濟負擔么!”

  這就是趙樹理。他在文學與大眾之間搭起了連心橋。評價一個作家的價值離不開一把尺子,那就是人民。只有和人民在一起,才能經得起時間考驗,文學之樹才能長青。這也正是我們今天重讀趙樹理的啟示與意義。期待反映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為后人留下新時代的經典。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4日 20 版)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