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6:22:02 作者:梅淑娥
寧夏銀川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寧夏中投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程同赫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22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19.8%;65歲及以上人口2.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14.9%。據全國老齡辦預測,到2033年,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總人口的1/4;2053年達到峰值4.87億,占比超過總人口的1/3。與先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今年全國兩會,國家發改委向國務院提交的國民經濟發展報告指出,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任務應涵蓋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擴大普惠養老供給,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和管理,研究支持銀發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養老事業未來前景可期。”寧夏中投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程同赫表示。
問:請問當前寧夏人口老齡化情況如何?
程同赫:據相關統計數據,寧夏回族自治區老年人口比重超過7%,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并呈現出總量不斷增加、進程明顯加快的主要特點。在這一背景下,寧夏的養老產業該如何發展?現有養老產業模式有哪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高新技術領域的創新成果如何能夠有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也是我近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問:在您看來寧夏地區的養老產業有哪些優勢?還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程同赫:寧夏地處祖國大西北,風貌獨特,素有“塞上江南、美麗寧夏”之稱。環境非常適于居住,尤其是在養老方面有一定的地域優勢。
我們曾經做了有關健康方面的調查,發現一些家庭人員中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有一定比例的家庭存在重大疾病隱患。一些老百姓健康意識和知識不足,對亞健康認識有限,自我健康管理欠缺。這就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必須在傳統的生活模式上加強創新引領,改變現狀。
目前寧夏社會養老方面,許多養老機構處于起步階段,服務理念和發達地區有一定差距,再加上傳統養老模式固定資產投入大,企業壓力重,企業經營舉步維艱。許多老人又因傳統觀念和經濟問題不敢進入養老院,思想壓力重。如此一來,就產生了群眾需求和社會供給之間的錯位。
問:您對養老產業發展有怎樣的思考?對模式創新方面有什么建議?
程同赫:中國養老事業和健康市場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我認為首先就是要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如今,慢性病的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百姓有需求,政府有需求,國家提出以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預防為中心,努力做到讓大家不生病、少生病。為此,我們要為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多進行公益宣傳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正確的科學飲食觀念,幫助大家增強健康意識,優化健康生活方式,助力社會提高獲得感和幸福感,百姓實現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的“五福”人生。
從實際出發,建立完善的居家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線上、線下相連接,打造以實體服務為核心的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建成集科技研發、生產制造、運營服務于一體的“大數據+互聯網+智慧居家康養”的數字科技型企業。在政府主導下,全方位整合醫療機構、家庭親屬、服務商家等社會資源,構建一個涵蓋衣、食、住、行、醫、康、旅、娛的智慧養老服務生態鏈。在智慧養老生態鏈的基礎上,以智慧居家養老服務為基本點,整合周邊資源,打造十分鐘上門服務圈,讓老年人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安全監護、生活照護、精神慰藉、醫療對接等綜合性服務,真正讓老人在家安心、出門放心、生活省心,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晚年幸福安康。
問:您剛剛提到的養老模式,描繪出了一種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圖景,請問具體實現途徑有哪些?
程同赫:我們設計的是一種涵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首先,從認知方面通過普及健康知識,讓老百姓建立起科學的健康管理理念,使正確的、科學的生活方式讓人們了解并自然遵守,讓人們掌握現代營養學知識和藥食同源的觀念,讓國家提出的“2030健康中國綱要計劃”逐漸落實,腳踏實地實現健康中國夢。讓社區氛圍、個體生活,都可以遵循科學的健康理念,具有正確的養生觀念,做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同時,依托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引進先進成熟的高新技術產品,助力整個健康和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投大健康服務涵蓋科技智能體檢、傳統養生和科技康養板塊。在智能體檢板塊,應用安頓人工智能數字芯、腦監測預警中心的心腦預警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數據采集,實時監測健康狀況、分析預警疾病風險。這項技術創新在國內和國際同行業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在行業及大健康領域得到了廣泛認可,并且多次獲得國家衛健委、工信部、民政部獎項及聯合推薦。該項技術對心梗、腦梗、腫瘤等疾病風險及心率、血壓、血糖和阿爾茲海默癥進行監測預警,從而降低心梗、腦卒中、腫瘤的發病率,幫助群眾做好健康管理。在傳統養生板塊,中投大健康的中醫館有傳統的正骨、針灸、按摩、經絡疏通等,同時,也有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技養生,運用喜馬智能脈診儀把脈體檢,較短時間內就能出一份詳細的中醫體檢報告,涵蓋8項檢測指標。數據通過手機上傳至中科院研發的艾灸艙云端后,由云端服務器運用獨特算法智能解讀身體脈象,為每一位患者精算一套適合自己體質的中醫調理方案,算法具有很高的精準度,根據評估診斷效果與主任級中醫師相當。中投大健康數據平臺通過對健康數據的采集,形成大健康數據庫,最終以數據的形式,讓所有人都能便捷地讀懂自己的健康。
問:您投身到健康養老行業的初衷是什么?對未來的發展有哪些愿景?
程同赫: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同時也是銀川市、金鳳區兩級人大代表,這些年我一直在不斷思考,從事既順應時代發展,得到政府支持,又滿足老百姓需求的事業,才算是真正為社會為老百姓服務。隨著自己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自身也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產生這個想法時,正值企業轉型期,因此我毅然決定轉型做健康產業,讓自己健康的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健康。關愛老人健康、提高老人晚年生活品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我認為這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社區、對大家都有幫助,同時還能解決就業問題,幫助更多人走上富裕、美好、幸福之路。
國家有這么好的政策支持,有這么多的高新技術做支撐,我們的健康養老產業一定會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我堅信未來的康養產業會越來越順遂,大家明天的生活也一定會更加健康、幸福、美好。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