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14:11:15
秦嶺太白山崇山疊嶂
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有一條非比尋常的山脈氣勢巍峨地橫亙在中華大地上。它的存在不僅改變了中國大陸的自然格局,還帶來了強烈的“南北差異”。小到喜歡吃甜粽、還是咸粽,大到南方的柔和與北方的豪放,都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是無數人心中的夢之所在,也是悠悠華夏歷史的脈絡所系。
這,就是秦嶺!
圖:秦嶺黑河國家水庫
雄渾遼闊的身軀
或許你能從綿延1600多公里的長度和40萬平方公里的山域面積中窺見它的雄渾與遼闊。從告別昆侖山的那一刻起,它便開啟了逶迤東進的漫長征程。源源不斷的高峰峻嶺,充實著愈加宏大的身軀,最終形成了西起甘肅,穿越陜西東至河南的龐大山系。
秦嶺龐大綿長的身軀,不僅能讓我們縱覽南北方“馬頭看桃花,馬尾掃風雪”的迥異風光,還是各類珍稀野生動物最詩意的一方棲息樂土,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調皮可愛的金絲猴,高山上愜意玩樂的羚羊,濕地沼澤間縱身起舞的“東方寶石”——朱鹮……
青松翠柏,山間精靈,生態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到底有多重要?答案就藏在這份寧靜與和諧之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秦嶺以它寬博的胸懷,容納著世間萬物,也孕育出險峻雄壯、秀麗幽邃的自然風光。
險象環生 奇幻神秘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在“詩仙”李白筆下,高聳巍峨的秦嶺山脈,險象環生,充滿了奇幻詭譎的神秘色彩。為了能夠順利翻越秦嶺,古人可謂是費盡了心思,在群山之中,開拓了數條南北通道。但是,這些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的通道,也無法完全解決翻越秦嶺的艱辛。
太白山、鹿角梁、麥秸摞......
圖:秦嶺山風光
踩著陡峭的石階拾級而上,在云霧繚繞中艱難攀巖,如今再次踏上這讓古人心驚膽寒的神秘之地,依舊會感覺到一種由內向外、噴薄而出的驚險刺激感。其實,只要你愿意仔細體悟,就會發現看似鋒芒逼人的秦嶺也隱藏著柔情似水的一面。輞川悄然深藏在秦嶺深處,大詩人王維對這里傾心不已,便在此處過著半官半隱的自在生活,寫下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千古名句。山水之景,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記,最終凝聚成詩詞歌賦中最美的精神和魂魄。
震顫人心的精魂
每一座讓人們念念不忘的山脈背后,必定有著不同凡響的故事。混沌之時,廣袤的大地上,秦嶺正經歷著板塊碰撞的劇痛。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日漸隆起,輪廓也愈加清晰,雄偉壯麗卻又顯得有些孤寂。終于有一天,原本有些寂靜的秦嶺,出現了藍田猿人的身影,又過了數萬年,大地蒸騰出一股熱鬧的氛圍來。半坡人種植作物、捕魚打獵、制作陶器,人類文明的曙光在華夏歷史的長卷上熠熠生輝。
悠悠時光里,秦嶺山脈一手挽著長江,一手牽起黃河,成為滋養周秦漢唐的肥沃厚土,也見證了滄海桑田般的歷史際遇。“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軍從秦嶺中走出,聲勢浩大,所向披靡,用鎧甲利刃斬斷戰國七雄間的藩籬,最終實現天下一統,四海歸一。
圖:“秦嶺四寶”之朱鹮
在1981年以前,鳥類學家最后一次見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而后,在1964-1981年這十幾年間,再也沒人見過朱鹮的蹤跡。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在陜西省八里關鄉大店村姚家溝的山林中發現兩個朱鹮的營巢地、七只朱鹮,其中四只成鹮、三只幼鹮。當時,這兩對朱鹮都忙于哺育幼雛,這說明它們都是有繁殖能力的個體。正當鳥類學家們專心觀察這兩個稀世珍禽的家庭時,一只幼鳥從巢里掉了出來。幼鳥落到地面后,鳥類學家們立刻把它揀回,火速運到北京動物園。經過鑒定,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鹮,這里還有一個故事被收入了北師大版的四年級下期課文。
圖:“秦嶺四寶”之大熊貓
被譽為“天然基因庫”的秦嶺,自古以來就是大熊貓的棲息地。1986年,在秦嶺南麓洋縣發現的大熊貓小種化石表明,秦嶺大熊貓有著悠久的歷史,秦嶺南坡是大熊貓的故鄉。
秦嶺大熊貓已被科學界公認是大熊貓的新亞種。通過DNA指紋圖譜檢測發現,秦嶺大熊貓在距今1萬年至1.2萬年之間,與其他五大山系(岷山、邛崍、涼山、大相嶺和小相嶺山系)的大熊貓相比更為原始,且具有獨立的進化歷史,形成了獨立的遺傳群體,其頭骨、牙齒等與其他山系大熊貓有著顯著差異:體型較大,頭圓臉胖,容貌可愛,被譽為國寶中的“美人”。
秦嶺大熊貓的體毛顏色不僅是眾所周知的黑白色,還偶見棕白體色個體。至今,在秦嶺共有10只(次)關于棕色大熊貓的科學記錄。
受人類活動影響,秦嶺大熊貓棲息地呈碎片化特征,被分割在青木川、太白河、牛尾河桑園壩、興隆嶺、天華山錦雞梁、平河梁等6個區域。
秦嶺古老的陳倉道,見證了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經典故事。巍巍山脈,帶來了璀璨奪目的西漢,也成為曾經輝煌的漢室最后的庇護所。諸葛亮五次北伐,率領蜀國大軍翻越茫茫秦嶺,歷盡艱難卻以失敗告終,只能帶著無盡的遺憾,在秦嶺腳下的五丈原溘然長逝;而一代梟雄曹操,據傳在秦嶺的褒谷山口上,面對洶涌而下的河流揮筆寫下“袞雪”二字。隨從提醒他“袞”字少了三點水。他卻說:“一河流水,豈缺水乎!”或許正是他豪邁的氣度造就了日益強盛的魏國。漫漫秦嶺烙印著玄奘西行的腳步,也昭示著一個盛世的到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子午古道上,策馬奔騰,煙塵滾滾,為楊貴妃送來了鮮甜多汁的荔枝,也埋藏下災難的禍根。
圖:“秦嶺四寶”之金絲猴
金絲猴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5種,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其余金絲猴都是中國特有的珍貴物種,而且都被列為了紅色物種名錄瀕危品種。在這五種金絲猴中,川金絲猴又獨樹一幟,是金絲猴家族中長相最為華美的一種。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金絲猴,有著自己獨有的棲息保護地,秦嶺南麓的寧陜縣朝陽溝就是川金絲猴在陜西的保護地之一。這里的金絲猴性情溫和,甚至還有些個膽小、害羞,它們過著與世無爭,極為悠哉、恬淡的生活。在冬季大雪封山的時候,食物緊缺了,當地人還會在固定的地方為它們投喂食物。每到投放食物時間,幾乎所有的金絲猴都會蜂擁而至到這一區域準時“赴宴”,飽餐一頓,場面蔚為壯觀。
這些可愛的金絲猴除了很樂意與人互動交流,合影留念,還特別享受和人共進午餐或晚餐的樂趣,這也使得朝陽溝成為了目前秦嶺唯一一處人們能零距離欣賞到的野生金絲猴的地方。
圖:“秦嶺四寶”之羚牛
羚牛在我國共分布有四個亞種,而分布在秦嶺山中的秦嶺亞種是四個亞種中體形最大的,其通體白色間泛著金黃,長相最為威武、美麗,而且數量也最為稀少,當地人又叫它為“白羊”或是“羊子”。秦嶺羚牛是秦嶺山脈的特產動物,其分布沿秦嶺主脊冷杉林以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的兩個長而粗壯的前肢,兩條短而彎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這些特點都使秦嶺羚牛能夠適應高山攀爬生活。
多少年歲月匆匆,這座山脈不知道目睹了多少扣人心弦的歷史故事,又深藏過多少普通人的悲歡離合。透過歷史的迷霧,許許多多的故事,都會變得逐漸模糊,愈加清晰的是早已根植在山脈中的那縷震顫人心的精魂。
令人慨嘆的生命力
在秦嶺太白山絕頂拔仙臺的北麓,有一方面積6818.8平方米的湖泊,名叫大爺海,深不可測。湖上有一種神奇的鳥,名為“白頂溪鴝鳥”,負責對大爺海的清潔。相傳一位美麗的姑娘追隨心上人跳湖殉情,立即化作了一只美麗的小鳥,起早貪黑守在這里。水面一有落葉便立即銜走。不讓任何雜物污染她的如意郎君,也正因為如此,大爺海才能這般清澈無塵。這段凄美的民間傳說,是感人至深的愛情悲劇,也是堅貞不屈精神的象征。
雄偉綿延的渾厚山體,掩蓋不住點點精神的光芒。而思想的璀璨絢麗,更是為這座山脈涂抹上了一層難以磨滅的厚重底色。
組圖:行走在牛背梁保護區的生態衛士(郭朋勃攝影)
秦嶺終南山北麓中段,有一座古老的道觀——樓觀臺,2000多年前,老子騎著一頭青牛緩緩而來,在這里傳授《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如今再次攀上這座讓無數后人景仰的哲學之巔,當年老子娓娓道來的情形如在眼前。
秦嶺之“魂”,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個動人故事。凝聚而成的山“魂”,也是特色鮮明的。“南北差異之魂”。冬天到了,秦嶺以北的關東地區寒風呼嘯,在室外凍得哆哆嗦嗦的人們,只能回家守著爐火。而僅和關東地區一山之隔的漢中盆地,卻顯得舒適溫暖許多。如果你在北方,頓頓必不可少的,或許是煊乎乎的大白饅頭和挑起來筋道可口的面條。而到了南方,能讓你流下口水的,或許只是一碗軟糯可口的白米飯。在北方的菜市場,你或許時常能聽到“老板,給我來幾十斤白菜”的對話。吃不完就囤著,是北方人的習慣;而到了南方,菜要一棵一棵地買,蔥要幾根幾根地選。慢條斯理,精細講究。秦嶺用它的龐大身軀,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中國。
秦嶺之“魂”,其實也暗藏著中國人的“精魂”。厚實的山體,歷經滄海桑田依舊傲然挺立,象征著中國人堅韌可靠的性格,山間的水花低吟著歌謠,傳唱著中國人善良純粹的美德。
秦嶺對中國到底有多大意義?或許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它是自然界對人類最慷慨的饋贈,也是華夏歷史最初的命脈所系。
這座古老而宏大的山脈,被賦予了太多太多的價值,也留下了太多太多謎團。
想要讀懂秦嶺,很難。或許窮極一生,也無法摸準它的脈絡。但讀懂秦嶺也可以很容易,或許只需一次駐足,就能悸動于秦嶺那令人慨嘆的生命力。
莽莽云霧,巍巍高峰,這就是秦嶺!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