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山谷里的國際文化大視野

2017-09-05 9:05:18

茂蘭山谷國際音樂節主創人員和董島藝術家部落成員在綠野山谷中。

文/葉衛東、李金福
圖/《中國周刊》記者 楊劍坤、王藝忠、李金福、蒙莎莎、姚先頓、洪波、Sam Debell
支持機構/中共荔波縣委宣傳部、董島藝術家部落、茂蘭山谷國際音樂節組委會
責編/王艷玲

 

2017年7月31日,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在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報告中說:“要推進全域旅游和文化演藝、體育產業相結合。實現文化挖掘的提升。文化的影響力是持久的,一個地方的旅游產業要長遠發展必須要靠文化支撐。要深入挖掘布(依)水苗瑤等少數民族的文化內涵,加強傳統村落、民族建筑、歷史文化遺跡和紅色文化、抗戰文化舊址遺址保護利用,讓文化與旅游各美其美、美美與共?!?br /> 在談及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對本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時,尹德俊書記又說到: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用動漫這種世界性語言,表達荔波世界性的自然人文,在培育新的消費人群、發展動漫產業鏈、豐富旅游形式和文化內涵、創新營銷方式等方面必將釋放出巨大潛力。
尹德俊多次在講話中提到“文化”,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的結合,意在使荔波輻射出更大影響力,為全域旅游進一步升溫造勢,讓荔波的山光水色更加搖曳生輝。
今年4月23日下午,尹德俊率隊考察荔波縣董島藝術家部落項目建設情況。
尹德俊一行實地參觀了董島藝術家部落。他充分肯定了發展藝術家部落、推進全域旅游的好思路好做法,并對董島藝術家部落今后的發展寄予厚望。尹書記指出,董島藝術家部落是荔波休閑旅游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要搶抓機遇,做好科學謀劃,把部落發展與鄉村旅游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積極配合藝術家部落做好舉辦茂蘭國際音樂節的籌備工作,以此為契機吸引游客,擴大影響力,推動全域旅游的發展。

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和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視察董島藝術家部落。

《中國周刊》實地采訪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董島寨,所見所聞讓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群山森林和田畈人家共美。這片土地蘊含著水族等少數民族豐厚、古老的人文傳統,其民居物狀如化石一般展示。讓人們回溯時間長河,思索千年歷史,以此獲得心靈的升華。
山谷和天空的音波相匯,董島藝術家部落與世界緊密關聯。
人們立足大地,仰望長空,期待奏響愉悅心魂的樂章。
即將于今年10月在董島舉行的茂蘭國際音樂節,其所具有的國際性視野,將讓大地之上的天空更加廣闊。這對董島傳承久遠的文化形態,是一種良性的補充和展開。正是二者的相遇和契合,由此而讓大地切近天空。也許就此孕生一種美麗,一種新穎的文化形態。
很多事物的發生,往往起始于一個契機,一個入點。行動來自思考,空間不能缺少開拓。新的理念和實踐,能夠導引勃勃生機的未來。
董島藝術家部落的“酋長”——丹麥籍華人江措先生,開創和推動了這一始于21世紀初年的董島“土與洋”文化形態的大融合。

得自于多年的國外經歷,江措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影響,養成開放的現代人視域。他有著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個性,不喜歡恒定的日常形態,而喜歡動蕩、多變的邊緣生活。他總在“世界的邊緣”游走,被各式各樣的新鮮事物吸引。他人生的大多時間,是在世界各地游歷,見識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他對各種文化現象有一種泛義的思考,進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觀。他給自己定位是非主流、重視自我表達的人。他主張獨立思考,拒絕狂歡和無聊。他對現代藝術有很深浸染,身上具有西化的色彩。但他又有一種陶淵明式情懷,主張在多元中保持傳統文化要素,對封閉性的“世外桃源”發自內心地熱愛,認為發掘和傳承更需具有世界性目光。
江措先生早年在倫敦從事繪畫藝術。從此開始藝術人生,并曾在很多國家駐留。多年之后,他回國在一個大城市呆了一段,因不適應那種喧囂的節奏,于是再次“邊緣化”。去了滇西北,爬山涉水,過著變動不居的游牧式生活。2012年他出國到東南亞,選擇一個受過戰爭洗禮的土著村寨,做湄公河藝術家部落。一些藝術家來到這里,無所羈絆地表達自我心魂。他還在泰國做部落音樂節,讓一群被邊緣化的音樂人放飛自由的藝術天性。

設計師洪波設計的茂蘭山谷國際音樂節效果圖。

江措先生說,他和荔波之間發生的事,真有一番天造地設的機緣。2016年,身在國外的江措,被朋友對荔波的一番描述打動,于是來荔波考察,一下被這兒謎一般的人文自然景觀所吸引。他對人生做出重大抉擇,毅然從新加坡回國,在茂蘭保護區管理局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從此定居董島,返樸歸真,開創董島藝術家部落,安心做起了“部落酋長”。
在董島的老寨子里,江措氣定神閑地“修復舊時光”。他說:我們以舊做舊,藝術家部落就是要把人和自然融為一體,彌補城鎮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失落,通過建筑、服裝、飲食、活動留住土地的味道,記住鄉愁。他親自設計藝術家部落建造方案,已完成幾棟民居的改造與保護工作,并投入使用。
為配合茂蘭景區旅游,推動荔波縣全域旅游大戰略的發展,董島藝術家部落充分開掘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籌劃并將推出茂蘭國際音樂節。同時,通過不同方式協助村民就業,以使他們脫貧向富。
董島藝術家部落如此迷人:“干欄式建筑依山而建,完整保留著水族古老的建筑風格。這里住著一群有趣的人,有人精于攝影,專注地捕捉光影的奧秘;有人精于木雕,小小的作坊內,全是精到的雕刻作品;有人喜歡聲樂、搖滾、民謠、輕音樂。這里總是飄散著好聽的音樂。人們會在閑暇時分泡上一杯綠茶,靜靜欣賞窗外的山光水色?!?/p>

設計師洪波設計的茂蘭山谷國際音樂節效果圖。

江措先生的雄心從董島開啟:以國際性文化視野,促成內部文化整合,讓荔波產生世界性影響。他在荔波縣和當地鄉鎮領導全力支持下,示范性地將一個無人山谷以文化方式盤活。同時,他和團隊選擇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給鄉民帶來現代文明的影響。對于舉辦茂蘭國際音樂會,江措認為,這并非巧合,而是一種必然。藝術家需要大地和天空,需要汲取自然的靈感。尤其是音樂,它那讓人安魂的旋律,在蕩漾著綠波的山谷回蕩,其聲畫交融的情景多讓人迷醉!
2017年8月12日。茂蘭山谷國際音樂節貴陽發布會成功舉辦。
董島部落創始者、音樂節發起人江措作提綱挈領式發言。他的語音有旋律的味道。
綜合眾多媒介實時報道:10月1日至3日,茂蘭山谷國際音樂節將作為黔南地區首個大型戶外音樂節登陸董島部落。本屆音樂節的選址稱得上是難得的世外桃源,稻田、蛙鳴和滿天的星光替代了都市的喧嘩,原始而未經破壞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自然與藝術完美融合的奇景。當地獨具特色的水族風情更是讓茂蘭山谷籠罩了一層神秘的詩意。
茂蘭山谷國際音樂節,是一場自然與藝術的融合,這片山谷將給世人一場置身于大自然中的音樂狂歡。連續三天,不停歇的音樂盛會帶領“樂迷”走進自然,刻骨銘心地感受音樂的真實與震撼,分享生活的收獲與感動,審視人生的意義與夢想。

荔波之夜·國際鋼琴巨星郎朗音樂盛典。

茂蘭山谷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保存完好,世代生活在這里的水族人擁有悠久的歷史人文藝術,他們能歌善舞且創造了形式多樣的謠曲,平日里喜歡用歌聲來表達生活與情感。水族民居佇立在山腳下,山水圍繞著古老的村寨,勾勒出一幅幅超越塵世般奇景。
文化中心、藝術區與靈族電子區的設置打破了傳統音樂節的單一模式,將多元互動藝術體驗、音樂工作室的歌手與愛樂者互動及復合型藝術娛樂市集引入音樂節,創造了音樂節玩樂新體驗,觀眾在三天的時間里可以領略各類有趣好玩的藝術互動活動,深入一間間音樂工作室,了解許多從未見過的異國樂器,在一個音樂大Party里找尋所有遺失的快樂。
茂蘭山谷音樂節并不僅僅是一場音樂的狂歡,也是一場多種藝術形式交流、東西方文化碰撞、表演者與觀眾共同參與的藝術聚會。這里不僅是愛樂者的樂土,更是親子出游的樂園。本屆音樂節由許巍、黑豹、李志、痛仰、杭蓋、山人等承載著一代人音樂情懷的藝人及代表著原創民族音樂新生力量的等15組國內樂隊,以及各具特色的9組外籍樂隊輪番獻藝。音樂節還將在更多層面展示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讓更多人認識這個風光無限、悠然自得的夢幻山谷。各路音樂人勢必會帶給大家一個狂歡之夜。音樂在山谷回蕩,歡呼和鳴唱終有起伏,但狂歡沒有界限,而這片山谷的音樂旅程也才剛剛開始。

中國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

2016年7月27日晚,“荔波之夜·國際鋼琴巨星郎朗音樂盛典”在荔波紅船廣場華麗奏響,近萬名音樂愛好者齊聚荔波觀看演出。
本次音樂盛典分為“郎朗與自然”“郎朗與荔波”兩個篇章。當晚,郎朗為觀眾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選段、肖邦的《降B小調第二號諧謔曲》、龐塞的《墨西哥小浪漫曲》、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中國的《黃河協奏曲》等經典鋼琴曲目,并與100名貴州琴童同臺合奏了《軍隊進行曲》。與郎朗合作演出的是重慶交響樂團。
音樂盛典的一大亮點,就是讓古典音樂走到室外,實現古典音樂的平民化,讓更多的人愛上古典音樂。這里還特別設計了貴州元素呈現環節,如演唱貴州音樂人張超為荔波作詞作曲的城市形象歌曲《心上荔波》;貴州布依族歌唱家曾小燕演唱布依民歌《好花紅》;苗族歌唱家雷艷演唱《美麗的鄉愁》;百名少數民族兒童演唱水族民歌《彎彎的月亮像牛角》;荔波兒童表演瑤族舞蹈《猴鼓舞》等,使整臺演出既有高雅格調,又有本土韻味,荔波的美在節目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現。

 

黔南州第五屆運動會。

繼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之后,荔波又迎來“2017第二屆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活動以創新為靈魂、文化為根脈、“動漫樂園、世界荔波”為口號、“絲路童心、放飛夢想”為主題,通過動漫大賽和動漫節,提升了地域文化內涵,留下了文化印記和特色旅游標志物,推動荔波全域旅游發展和旅游精準扶貧;其廣泛性、專業性和國際化程度逐年遞增,正成為實現科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活性樣板和示范基地;為世界兒童動漫文化交流合作搭建國際新平臺夯實了基礎。
動漫節不僅是世界各國藝術家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更促進荔波動漫文化的發展。組委會共收到了來自全世界76個國家和地區的四千多幅漫畫、插圖作品。藝術家的筆觸展現了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同時還顯現出前沿科技和海量信息對孩子們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潛在影響,從多維度印證了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在全球的影響力。

亞洲首檔中外明星探險真人秀節目《跟著貝爾去冒險》在荔波開拍,長達一個多月的冒險之旅,眾多明星在荔波喀斯特山水中進行一系列生存挑戰。

2015年9月中旬,《跟著貝爾去冒險》荔波大本營。亞洲首檔自然探索類紀實真人秀開拍。探險家貝爾·格里爾斯攜手韓雪、張鈞甯等八位演藝明星,和智慧導師蔣昌建一起經歷前所未有的叢林探險,節目全程記錄明星在野外最真實的一面,滿足觀眾對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好奇心?;囊皩熦悹枴じ窭餇査?,因吃過無數令人無法想象的東西,被冠以“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自然探索類紀實真人秀《跟著貝爾去冒險》,區別于國內的真人秀,所有人都在對探險一無所知的狀態下進入野外拍攝,向人們真實演示如何在荒野中生存。節目于2015年10月16日晚由東方衛視播出。

眾多明星在荔波喀斯特山水中進行一系列挑戰。

2017年4月25日至26日,荔波首屆“中國·月亮山森林氧吧徒步露營節”在大土苗寨隆重舉行。月亮山地跨黔桂兩省,集原始生態和原始風情于一體,是原生態文化的瑰寶。來自全國各地的2700名驢友和攝影愛好者們云集大土,重走紅軍路,徒步月亮山。他們在世界自然遺產地的絕美風光中,用腳步去感知大自然的神奇,用舌尖品嘗大土苗家的山珍美味。野外比賽分大眾組徒步、專業組定向越野賽、大眾組戶外拓展賽三個項目。徒步地點位于大土苗寨,中間穿越月亮山脈的五狼山之巔,全長14公里,穿越路線基本處在山頂脊梁上。同時,還有露天電影SPA、篝火音樂狂歡派對、民族時尚創意市集、踩笙舞表演、樂隊表演、攝影成果比賽等豐富多彩的場地演藝貫穿其中。
2017全球“綠鞋行動”首站在荔波茂蘭景區舉行,當天,2千余名徒步愛好者走進茂蘭原始森林,與自然共生,用腳步丈量貴州生態美。他們分為三組線路,各自領略不一樣的茂蘭風景。在茂蘭原始森林徒步,需要徒步者跨越山嶺、叢林、溪流、峽谷、平原等地貌,通過健康、低碳的徒步旅行方式,可以讓參與者全身心地感受自然美景、人文風俗。
鄧恩銘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荔波縣是鄧恩銘的故鄉。鄧恩銘烈士故居現為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原有的陳列館改建于2001年,總面積180平方米。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和旅游業的井噴發展,原陳列館凸顯出陳展面積小、內容單一、形式單調等,而且許多設施老化,為此荔波縣在原有展館的基礎上進行修繕、擴建,對陳列內容進行改陳布展。新館共三層,建筑面積為9千平方米,以實物、照片、繪畫等為主,利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重點內容以模型、雕塑、場景復原等形式展現,成為集收藏革命文物、研究整理革命歷史資料、展覽傳播革命精神為一體的革命陳列館。

山水中的荔波縣城全貌。

結合旅游扶貧,世居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創新
荔波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世居這塊秀美土地的布依、水、苗、瑤、漢等民族,長期和睦相處,共同創造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
瑤山瑤族鄉政府所在地拉片民族村寨,依托臨近大小七孔區位優勢及保存完整的“白褲瑤”民風民俗和原始的民居建筑等瑤族文化,成功打造了瑤之韻生態文化旅游體驗區,形成了瑤族文化展示廳,牛頭銅鼓、瑤王府、陀螺競技場等民族文化旅游景點。
2011年,瑤山拉片民族村寨榮獲“貴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專家特別推薦獎”,并成功申報為國家三A級景區,2012年5月1日正式列為多家旅行社必游景區,成為荔波第一個國家三A級的民族文化景區。隨著拉片民族村寨民族風情游的日益紅火,瑤族村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少村民已從過去的靠土地吃飯,轉變到靠旅游(文化)吃飯?,幧洁l瑤族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圍繞旅游業搞農家樂接待;二是瑤山鄉自編自演了一臺民族風情表演戲,解決了當地部分青年的就業問題;三是開發瑤族服飾、瑤族腰帶、鳥槍、陀螺等民族工藝旅游產品;四是圍繞旅游餐桌經濟,養殖瑤山雞、種植蔬菜帶動農業產品發展;五是外出務工經濟。

山水中的荔波縣城全貌和夜幕下的燈光秀。荔波縣推進全域旅游和城鄉統籌相結合,以老荔波古城修復為載體,將縣城按景點打造,實現城鄉協同發展。

同樣,董蒙瑤族菇類村是貴州省二十個重點保護建設的民族村寨之一。董蒙民族文化保護村寨,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是瑤山瑤族村寨中生態保存完好、古建筑保留較完整的村寨。2012年,董蒙第一批入選全國傳統村落名錄。因為地處深山,交通閉塞,董蒙有最古老的瑤族建筑。和拉片瑤族一樣,是“白褲瑤”文化的“活化石”,旅游資源獨特,發展前景廣闊?,幧洁l境內拉片、菇類兩個瑤族村寨至今仍然保存有完整的“白褲瑤”民風民俗和原始的居民建筑,特別是婚喪喜慶等民風民俗豐富多彩,獨具一格的建筑文化(禾倉、吊腳樓)、服飾文化等更是令人驚嘆。
荔波在推進旅游扶貧的工作中,特別注意傳承與保護布依、水、苗、瑤四個主體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荔波在全縣范圍內組建民族歌舞表演隊,吸引眾多中外游客探尋神秘古樸的瑤族猴鼓舞、水族馬尾繡等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開發瑤族鳥籠、花腰帶,水族、苗族服飾、銀飾及其他民族工藝品。重點打造瑤山古寨、水利水族大寨、佳榮大土苗寨和王蒙拉柳布依寨等民俗體驗品牌。荔波瑤之韻公司長期致力于瑤族文化挖掘與保護。該公司通過在瑤山瑤族鄉開展的瑤山古寨景區項目建設,成為荔波縣旅游扶貧的“龍頭”企業。在公司成立后的五年時間里,已經直接或間接拉動瑤山瑤族鄉1000余人就業。

荔波瑤之韻公司董事長周光祥先生表示,最讓他感到高興的是,通過他們公司的努力,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在觀念上發生了轉變:“我們公司對于當地旅游扶貧方面還是盡到了責任,從總體上拉動了當地就業。通過旅游,讓當地貧困戶致富,通過旅游,提升了當地貧困戶的經營意識。以前,當地貧困戶惰性很大,不太喜歡跟外界接觸?,F在他們可以獨立到外面促銷土特產品,獨立上臺演出,也可以與觀眾互動,舊有的思維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
聯山灣“六月六”布依歌節已舉辦七屆。聯山灣位于荔波縣小七孔鎮,是布依族聚居地,是典型的依山傍水式田園村莊,山水秀美。在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聯山灣始終堅持“旅游開發、文化先行、宣傳出擊”的理念,重視民族文化建設工作,把布依民族文化視為聯山灣鄉村旅游的靈魂,廣泛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熱情,請當地有名望的布依族老人,講述和編寫有關聯山灣布依族先人的歷史故事和文化習俗,再由當地學校教師和熱愛家鄉的青年共同整理,形成一整套聯山灣民族文化資料。2008年以來,聯山灣在荔波縣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先后挖掘整理了布依民歌系列以及“吊喪舞”“還愿橋”儺戲、中秋節“偷瓜祭月”“走馬燈”等民間舞蹈、地方戲曲文化節目,同時也在當地的布依儺書中發現并收集整理出“布依族古文字”,引起了民族學界和文化部門的高度關注。

聯山灣六月六布依歌節,人們在鄉村田野上盡情放聲歌唱,是聯山灣人民熱愛家鄉山水的真實表現,是聯山灣兄弟姐妹們向往幸福生活的一種美好表達。歌節活動節目一般有布依歌對唱、合唱、獨唱,布依快板、瑤族舞蹈等,內容豐富。來自全縣各地的布依歌手們大展歌喉,歌聲響徹了聯山灣的山谷田野。第七屆聯山灣“六月六”布依歌節,于2017年6月29日(農歷六月初六)舉行?;顒訃@聯山灣鄉村生活和布依民族風情文化體驗進行,期間有開幕式文藝演出、布依歌演唱、舞獅表演、雜技表演、參觀布依農家體驗館、布依儺戲傳習展、百年古宅、手工紡紗、織布、扎染、包粽子、磨豆腐、搶鴨子、農田捉魚、乘坐觀光竹筏等,互動性、參與性較強,是游客體驗鄉村生活和民族文化風情的一場盛宴。

2017年5月3日(農歷四月八),是布依族的傳統節日“四月八”。每年的今天,荔波縣甲良鎮都要舉行斗牛比賽。布依族的斗牛文化,主要和布依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積累的文化習俗有關,具體表現在選斗牛、飼養牛和技術斗牛這幾個環節。布依族斗牛既是布依族一項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遺產,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一項寶貴文化遺產?!岸放9潯蔽酥苓叴彐偟拇迕駧ьI自家的猛牛前來參賽,賽事非常激烈,從四面八方前來的觀眾有近千人。甲良是荔波的斗牛之鄉,“斗?!痹谶@里已有數百年歷史。近年來,荔波縣把甲良斗牛列入全域旅游發展大局中,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群眾參與的形式舉辦斗牛文化節,如今斗牛節已成功舉辦五屆,成為荔波縣一張靚麗的旅游文化名片。

荔波依托布依、水、苗、瑤四大主體民族多彩的民族風情,提高了荔波旅游業的優質服務,讓旅游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017年1月16日,中國荔波第十二屆梅花節在貴州省荔波縣開幕。通過連續十二年的活動,梅花節成為荔波旅游的又一張金名片。荔波以梅花為媒,宣傳推廣原生態的本土文化,全面展示荔波的旅游特色,讓更多的游客走進荔波。這樣的梅花節,宗旨鮮明,頗有創意。荔波是“中國野梅之鄉”,本屆梅花節充分利用荔波豐富的野生梅資源,持續打造荔波梅花節節慶品牌,助推荔波全域旅游戰略發展。梅花節更加突出本土化、民間化、民俗化,大膽嘗試民俗體驗旅游的新方式,為荔波冬季旅游增添了新元素和新活力。
近年來,荔波結合獨特的自然資源,發展民宿經濟。依托秀麗山水,憑借喀斯特地貌的獨特基因,布依、水、苗、瑤四大主體民族多彩的民族風情以及濃郁的紅色文化,民宿在荔波的青山綠水間煥發生機。民宿業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在荔波版圖上遍地開花。
目前,在荔波縣的規劃中,荔波建成水甫、寨票、懂蒙等民宿旅游示范點和賽娥、水葩、大土、拉片四大世居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形成交相輝映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全縣農家樂、民宿迅猛發展的背后是荔波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導?!笆袌銎鸩降臅r候,外來的民宿主人尚在猶豫,那政府就要培育這個市場,要把民宿旅游做成荔波全域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崩蟛h委書記尹德俊如是說。荔波制定出臺《關于支持“民宿業”發展優惠政策辦法(試行)》等文件,縣財政每年預算安排1000萬元作為民宿扶持專項資金。

荔波的多民族文化,令當地呈現出許多各具特色的民俗節日和活動。其傳承各民族的血脈、強化民族文化記憶、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價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難以替代的。

“三、二、六”:荔波再啟全域旅游龍頭樣板新歷程
據了解,2016年全年荔波共接待游客1108萬人次,同比增長43.23%,實現旅游總收入110.96億元,同比增長64.46%,增進比綜合測評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同類縣第1位。全域旅游帶來的持續向好發展態勢全面呈現:
全縣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今年上半年,各項主要經濟指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脫貧攻堅持續向好。在全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督查中總分排名第一。全縣推廣茂蘭鎮“六個一”扶貧工作機制,工作有方,得到州委高度肯定。五名駐村干部、兩名村黨支部書記被州委評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優秀個人;旅游發展持續向好。全力推進旅游景區提質升級。規劃建設了包括大小七孔景區、鄧恩銘紀念館及廣場、漳江景觀帶環境整治在內的22個總投資約88億元的重點項目為核心,以點帶面,奮力打造荔波旅游“升級版”,培育旅游發展新動能。實現了“景區在一年內有大變化”的目標。茂蘭景區創建國家4A景區通過第一階段景觀質量評審。恩銘故里、寨票漁隱民宿景區榮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水葩古寨、懂蒙古寨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榮獲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倒等榮譽。旅游總人次、總收入實現“井噴式”增長。
恩銘廣場等縣城區內四個廣場建成投用,縣城燈光秀異彩紛呈。樟江景觀帶項目基本建成,成為市民和游客休閑娛樂、強身健體、親水嬉戲的好去處。創新實施運游一體城鄉公交模式,開通城鄉旅游專線,實現百分之百的行政村通客運。成為全省首個開通“云上公交”的縣級城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生態保護持續向好。全縣推行河長制,常態化開展大巡河,實現了每條河流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抓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成績突出,榮獲全國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被國務院評為2016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入選首批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

2016年9月,時任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到荔波調研時,提出“一年內實現荔波旅游景區有一個大的變化”。貴州省委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提出了“三個目標”,分別是精準脫貧,全面小康和帶有地方特色的“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
對于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戰略,荔波人有了進一步的“大動作”。2017年7月31日,尹德俊書記代表荔波縣委在十二屆五次全會所做的報告中,針對“三個目標”,提出打牢“三個基礎”,實現“兩個提升”,推進“六個結合”,為荔波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決勝景區提質擴容、打贏脫貧攻堅戰確定了方向、規劃了路徑、提出了要求。
打牢“三個基礎”,強化旅游硬件設施和項目庫建設基礎。以規劃為引領,圍繞荔波的發展定位,始終以全球視野和國際眼光審視旅游資源、謀劃旅游發展。用好《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全域旅游突破性戰略規劃》《荔波國家休閑度假區總體規劃》《七星抱玉特色小城鎮規劃》《星宿計劃民宿規劃》《荔波縣城市規劃修編》《土地利用規劃修編》《老荔波修復規劃》《樟江風光帶總體規劃修編》等規劃成果,加快推進高鐵新城、茂蘭自然保護區、水春河、戶外運動基地、農業公園等規劃實施,強化全域旅游的頂層設計。
深入推進實施全域旅游交通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旅游公路提升工程,打通各景區景點的聯絡線、斷頭線,形成全域旅游的大環線、小環線、網絡線。結合貴南高鐵荔波段建設,全力加快三荔高速、荔榕高速、荔波機場改擴建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動實現縣城至各景區、相鄰景區之間半小時之內到達,各鄉鎮實現半小時之內上高速,實現“八方連通”。

著力實現“兩個提升”,強化旅游發展內涵。
實現景區及周邊配套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的提升。重點推進茂蘭、瑤山、水春河、玄武山、觀音峰等景區品質提升,加快撈村河峽谷、蘭鼎山等景區開發進度,進一步把景區連成線路,把“珍珠”串成“項鏈”,以點帶面,連點成線,互動發展。培育和引進一批主題特色酒吧、特色茶館、咖啡吧等娛樂業態,打造好燈光秀等項目,讓游客“晚上有玩的”,留住更多游客在縣城“過夜”。推出一批名吃、名廚、名菜、名店。開發一批具有地方性、藝術性、紀念性、實用性、便攜性的旅游商品。
實現文化挖掘的提升,深入挖掘布水苗瑤等少數民族的文化內涵,加強傳統村落、民族建筑、歷史文化遺跡和紅色文化、抗戰文化舊址遺址保護利用。以老荔波古城修復為載體,傳承歷史文脈,發揮好縣城輻射聚集效應,把縣城當作景區建設,讓縣城“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同時,把建設鄉村博物館作為鄉村文化傳承的有效載體,把農耕文化、民俗風尚、人文風情等展示出來、傳承下去。
著力推進全域旅游和脫貧攻堅相結合;推進全域旅游和城鄉統籌相結合;推進全域旅游和醫療康養相結合;推進全域旅游和文化演藝、體育產業相結合;推進全域旅游與大數據相結合;推進全域旅游和市場營銷相結合。以開放的思想認識、積極的姿態、共享的理念,推進區域景區從“單兵作戰”走向協同發展,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目前,荔波各景區提質擴容已進入收官階段,已投入項目建設管理人員400多名,帶動近6000人就業。景區公路白改黑、景區內消防通道、夢柳布依風情小鎮等項目主體工程如期完成。22個提質擴容項目完成后,還將直接帶動5個鄉(鎮、街道)12個村959戶3247名貧困戶脫貧致富,吃上“旅游飯”。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