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SEE生態衛浴:挑戰茅坑 "茅廁革命"

2018-12-09 12:06:21

文、圖/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
責編/劉霞

在中國三江并流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除了雄俊的風光和美味的佳肴之外,少數民族的村落農家里,已開始悄然無聲地出現了生態衛浴設備。

2015年1月起,這里出現了一群專門跟茅坑“過不去”的人——“茅廁革命”先鋒實驗隊。這是阿拉善SEE諾亞方舟生態衛浴設備團隊。他們通過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推廣安裝生態衛浴,從源頭有效控制農村水源污染,改善水生態環境。

SEE研發的生態衛浴設計方案效果圖。這個衛浴設施2.4×3米,包括了一個衛浴隔間,一個沖水蹲廁,一個洗臉臺,一個開放式洗衣間。

這套組裝式衛浴設備面積有7.2平方米大小,包括一個淋浴隔間、一個沖水蹲廁、一個洗臉臺、一個開放洗衣機間,從化糞池出去的水進入生態池。最關鍵的是,它的材料是環保木塑材料和不銹鋼結構組合體。

生態衛浴設備的設計師叫陳波,是昆明五華設計院紐澳設計工作室的國家注冊一級設計師。2015年他花費1年的時間,帶領團隊到滇西北鄉村實地考察,又跑遍云南西雙版納州、曲靖市、楚雄州,考察和挑選合適的木塑材料、不銹鋼材料和化糞池,并與云南林業大學的學者及民居設計專家不斷磋商改善設計方案。經過1年多的研發,生態衛浴設備終于在2016年初誕生了。

生態衛浴進村——從排斥到接受

位于麗江市玉龍縣黎明鄉的美樂村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老君山的核心區域,美樂河串起了分散在山中的美樂村村民。作為黎明鄉最后通公路的村委會,美樂村是國家級貧困村,524戶農戶中有98戶398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低于3256元。山水相依是美好的生態環境,但貧困帶來的衛生問題也越來越讓人無法忽視,全村524戶村民,只有不到20個敞開式糞坑旱廁。

2017年11月,阿拉善SEE喜馬拉雅蜜蜂養殖培訓在黎明鄉進行,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秘書長蕭今和鄉政府的盧軍鄉長聊起鄉村糟糕的衛生情況,蕭今提到SEE生態衛浴項目,盧鄉長當下表示這與黎明鄉正在推行的“五整潔行動”中的廁所整潔十分契合,鄉政府有一筆生態建設款遲遲沒有找到合適項目幫助老百姓改善衛生條件。看到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在維西白馬雪山保護區前后落地的42 套鄉村衛浴設備,雙方期望在黎明鄉推廣生態衛浴。

在經過1個多月的細節溝通后,傈僳族村落美樂村被確定為黎明鄉阿拉善SEE生態衛浴示范推廣點。這里的疾病傳染和環境衛生問題讓“改廁行動”迫在眉睫。

2017年12月,玉龍縣黎明鄉政府分兩批向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采購了59套衛浴設備,一套生態衛浴設備成本在12000元(不含地基與隔間內部沖水蹲廁淋浴等設備費用),建設費用采取成本分攤,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資助5000元,政府資助5000元,村民自付2000元的比例購買。

一對正在搬運設備的夫妻。

從2014年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推廣生態衛浴以來,設備成本費用一般由阿拉善SEE與村民以3:2的比例承擔。這次在黎明鄉推廣生態衛浴,政府引進生態扶貧項目,部分購買公益產品,與阿拉善SEE共同資助村民改廁,對生態衛浴推廣有更好更快的示范效果。

農村廁所設施落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文化觀念問題。中國自古從南到北,廁所不入房屋主體,房屋建設外觀美麗且富有藝術感,但露天廁所常建在十幾米外的院墻外和菜地邊。外面風景秀麗,飯桌上擺滿待客的美味山珍,但露天便溺的蠅蟲在飯桌上橫飛,傳播疾病。近50年來,城市發展基本完成了無蠅廁所和糞便下水無污染處理,但居住在農村的8?9億人口,仍然面臨缺乏衛生廁所問題。

云南農村與中國其他地區大致相同,美樂村村民在聽說廁所入戶時的第一反應都是排斥。在幫助村民選址的過程中,幾乎每一戶都計劃把廁所蓋在遠離主體的后院。設計師陳波親自做培訓,在實際選址上,村民在聽取了陳波對生態廁所的糞便和污水處理原理及過程的講解后,有信心把衛浴設備裝進院子里。

生態衛浴采取的是三級化糞池系統,這種微生物菌種分解糞便的方法實現了糞便的無害化、資源處理化,院子里的廁所居然沒有任何異味,比原先建在院墻外的旱廁更方便。三級化糞池做到糞便處理零排放,可以消除糞便在山坡上被雨水沖進溪水之中,污染了下游的水源的情況,如果全面推廣,可以保障流入長江的支流是純凈自然水。

當一些村民去安裝示范戶家參觀體驗時,找不到“糞坑”在哪里,而眼前潔凈的生態衛浴樣板房,屋前屋后種著花草和果樹。那些已經用上生態衛浴設備的農戶,告別了蠅蛆糞坑,悠然得意地請好友或游客家中留宿,品嘗美味佳肴。

在美樂村,生態衛浴的引入,讓糞便進化糞池,生活污水進生態池,生活廢水不再直接進入土地和滲入溪流當中。改變一戶農村家庭的廁所,改善一個家庭的衛生條件,控制一個村莊的面源污染??一個村莊的“茅廁革命”,可以有效保護金沙江一級支流的水源地的清潔和涵養能力。村民們更加意識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就是從他們的生活中做起,美好家園就在眼前。

技術教給村民,讓村民學會使用技術

任何一種新興技術在農村被認可和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首先需要把技術帶給村民,讓村民學會運用技術。在經過設計師和設備生產技術人員的兩次培訓后,美樂村第一批46套設備基本由村民互相之間幫工完成安裝,組裝式設計盡可能地減少了村民現場施工的工序和難度。

陳波在設計戶外衛浴設施之前考慮到了山區農村缺乏技術人員,農村多為山路,運輸不便,施工水平有限等多個不確定因素。每批次安裝之前,他都會義務前往培訓點為村民提供培訓服務,內容包括衛浴設備的發酵和滅殺蟲的原理、盥洗下水的生態凈化功能、設備技術安裝要求、使用特點和管理。同時在回訪過程中根據村民反映的問題,持續改良完善衛浴設施的設計。標準化衛浴設施的安裝,對照圖紙即可完成,在阿拉善SEE生態衛浴的推廣過程中,再次證明農村扶貧與生態環保建設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經過幾個月的使用,美樂村的生態衛浴使用情況如何?

50歲的浩如新,今年第一次用上廁所。他的家在離村委會不到100米的小坡上,走訪時他家的生態廁所剛建好1個多月,新接的水管露在外面,順著白色水管往上就看到了黃色的面板墻,生態廁所修建在主屋的正對面,除去打地基的時間,廁所蓋起來用了3天,左右兩間都做成蹲坑,因為家里已經有了一個淋浴的空間,所以沒有在里面再做淋浴間。

村民小五家的生態衛浴樣板房。這套衛浴設備安裝以后,周圍的村民不斷來參觀,詢問材料、工序和價格。在夜晚和雨天,小五和家人感到了室內沖水廁所和太陽能淋浴的舒適。

當說起他50年生命歷程中如何解決如廁問題,浩大哥說沒有廁所,都是山上解決,碰上下雨天路會很泥,晚上往山上爬也很不方便。在修建生態廁所之前他沒想過能建這樣一個廁所,等離家在外的兒女回來,看到沖水廁所會很高興。當被問起廁所用得如何時,浩大哥和他的老婆靦腆地笑了起來,連著回答了幾個好好好。

另一戶村民李正昆家住在山中更深處,車在土路上跑了20多分鐘才到他的家。如果不去想老鄉們如何解決廁所問題,這里可稱得上世外桃源。小山坡上的家在整修,李大姐正在屋子里清掃地面,掃帚起落,灰塵在屋里揚得沸沸揚揚,李大哥安靜地站在院子里看著廁所,跟大家聊天。看到衛浴的屋頂,他期待地說,裝上隔板,冬天天冷就更暖和些。

轉身看屋后成片的大山,他指了指右側方的山坡,我們頓時明了那個山坡是他們家天然的露天茅坑。一個坑,好的話再放上兩塊短木板用來踩踏,往前看是隱蔽性很好的草木竹林,往后看是個大斜坡,坡上是白色的衛生紙和一堆堆的排泄物,好在坑夠深,好在樹林里不只有一個坑。也好在李大哥家裝上了廁所,等隔間里的蹲坑和淋浴設備裝好,他和李大姐再也不用在夏日大雨淋淋、冬季冰天雪地半夜摸黑到高坡上去上廁所了。

廁所革命,是一場持久的引導

一同走訪的村委會余主任說,以前有人來村里考察,要想上廁所也得滿山遍野地找個坑,現在浩大哥和很多村民家里都有廁所,以后不用再滿山找,也避免糞便污水流入溪水中。干部也愿意下鄉來這里啦!

一直以來農村改廁推行困難,一是當地老百姓收入有限,承擔不起材料設備和施工費用;二是當地老百姓對廁所改造的認識理解不夠;三是改廁的安裝技術有一套較為嚴格的程序,如果技術培訓不到位,村民安裝和后續使用容易出現問題。

李大哥對面的鄰居正在蓋新房子。兩間并排而修的房子,木質雕花窗戶顯示著主人對蓋新房的重視。廁所蓋在哪里?建筑工人們說這家沒有修廁所。輾轉見到房子主人后問起新房子有沒有計劃蓋廁所,他說沒有,家里沒廁所,山上到處都可以解決。

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工作人員與傈便族村落美樂村村民建立了親密的關系,這里成為云南省云龍縣黎明鄉SEE生態衛浴的示范推廣點。

黎明鄉的鄉長看到衛浴設備的成效,很有感悟地說,村民們適應起來很快,但推進需要一個引導的過程。的確,生態廁所本地化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再示范、傳播一段時間,待技術缺陷、管理維護相對完善后,當村民們蓋新房之前把廁所仔細地考慮進生活,那時,我們離消滅露天廁所也就更近一步。

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愿意為生態核心區的環境保護做探索。SEE計劃,持續在三江并流區域5260平方公里上滇金絲猴分布的核心區域,以實驗樣板推動村莊展開“茅廁革命”,整合資源推廣“改善民宿-樂在農家”項目,讓當地老百姓實現自己的夢想,“天上有鳥、林中有獸、水中有魚、美好家園”,向2030年消滅露天廁所的目標進軍。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