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16:43:25 來源:中國周刊

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角。滇金絲猴的模式標本于1897年采于云南德欽阿墩子,現就收藏在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內
1894年12月8日,西南山地崎嶇山道上行走著一個孤獨的法國傳教士。
這次中國西南山地中艱難的傳教,將他和一個珍稀物種的發現聯系在一起。滇金絲猴被人類正式命名和科學記載的一百多年歷史也由此開啟。
孤獨的傳教士名叫蘇列(Jean-Andre Soulie)。他一邊傳教,一邊組織動物采集隊搜羅新的野生動物標本。
法國的動物采集隊曾來到云南德欽白馬雪山狩獵,他們期待發現新的物種……
在云南省德欽縣最南端的茨古村,現燕門鄉巴東村茨古小組,受巴黎外國傳教使團康定教區的主教比埃特 (Monseigneur Félix Biet) 所托,蘇列(Jean-Andre Soulie)雇請的采集人員先后捕獲到7只西方科學家們從未見過的高山野生動物。1897年,他將標本不遠萬里送往巴黎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同年,法國動物學家愛德華 (Alphonse Milne-Edwards)首次科學地描述了這種神奇動物的基本特征,命名Rhinopithecus bieti Milne-Edwards,并取名為“雪猴”(The Monkey of Snows)。
這個神奇的物種就是后來中國特有的國家 I 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滇金絲猴。
西南山地群山浩渺,多處與世隔絕,此后半個多世紀,再也沒有滇金絲猴的一絲消息。很多人都認為它已經滅絕。直到1960年,中國動物學家彭鴻綬教授在德欽意外發現8張滇金絲猴毛皮。
彭鴻綬教授通過與當地少數民族接觸,發現這里的人們對滇金絲猴并不陌生。他們把滇金絲猴叫做“大青猴”“白猴”或“花猴”,是他們狩獵獲取皮毛的重要對象。
有皮毛交易,就證明還有滇金絲猴的存在!
這個發現令科學界激動不已。此后,數不清的科學家克服山高路遠、高原缺氧等諸多致命的困難,前赴后繼,在茫茫無際的大山里為滇金絲猴研究科考貢獻青春,有的人甚至為此犧牲了生命。
彭鴻綬教授也在1981年對橫斷山脈的考察中不幸去世。
改革開放后,滇金絲猴的調查大有進展。
1979年10~11月,中國科學院組織橫斷山脈綜合考察,科學家們在甲午雪山采到4只滇金絲猴標本,并首次觀察到野外活動的23只個體。
“觀察到大個體的雄猴蓑衣一樣的黑色長身毛、臀部明顯的白毛和尾部蓬松的長毛……”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對活體滇金絲猴的描述。這標志著滇金絲猴活體重新被發現,距離彭鴻綬發現滇金絲猴皮毛又過了整整19年。

對滇金絲猴的追蹤監測猶如大海撈針。滇金絲猴生活區域歷史上人煙極為稀少,加上山高林密,其行蹤一直鮮為人知。從1894年法國傳教士蘇列捕獲滇金絲猴標本開始,120多年來,無數科學家遠赴橫斷山區展開野外調研監測
此后我國開始了有序地對滇金絲猴分布的研究。
1981年4~7月,德欽羊拉鄉和奔子欄之間林區10多地點,科學家觀察到多個野生20-100只以上種群。
1983年第一個滇金絲猴保護區——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從而拉開了這一珍稀瀕危物種的國家保護序幕。
1985年,昆明動物研究所白壽昌等科學家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白馬雪山的德欽和維西之間發現了6個種群。
1985~1986年,在德欽縣、維西縣、玉龍縣和蘭坪縣發現了11個種群、886只個體。
1987~1995年間,昆明動物所的龍勇誠,保護區的鐘泰、肖林等人進行了更大范圍的區域調查,北至西藏自治區芒康縣的小昌都,南至云南省云龍縣的龍馬山,發現了20個種群;在1996年又確認了滇金絲猴20個群中的13個群,總數量在1,000~1,500只之間。
西南林業大學的崔亮偉教授告訴記者:歷史上最近期的全境性監測考察是1999~2002年從西藏的芒康到云嶺保護區龍馬山的種群監測。這次監測記錄了13個猴群、數量在1,200~1,700只,其中包括首次發現的維西縣響古箐種群、攀天閣種群、格化箐種群、白濟訊種群等4個新種群。
監測考察結論是:滇金絲猴種群總體數量下降32%,以前發現的種群中,有4個種群數量下降,5個種群消失。趨勢很不樂觀。
此后,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2002~2005年間對芒康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的6個點進行調查,新發現了火拉村執那種群,并且確認了小昌都、米拉卡2個種群的存在,3個種群的310只個體分布在971平方公里的針闊葉混交林中。
2004年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維西分局成立,對境內的7個種群進行了全面調查,除確認4個種群外,發現了石門關新種群,還重新確認了1996年被認為消失的歸龍和施壩2個種群。
另外一個對響古箐種群10年變遷的跟蹤研究顯示,1998~2007年間,在34平方公里范圍內,這里的猴群從160只增加到了450只。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2013~2016年對白馬雪山保護區、紅拉山雪山保護區和天池保護區的種群做了調查和估計:由于各項保護措施的落實,滇金絲猴從1994年少于20群2,000只,增加到2016年發現3,000只。以1979-2002年為時間節點,把歷史上調查過的分布點的18個種群2,298只個體設為基線,2004-2009年期間滇金絲猴為15個種群2,632只。本次監測有發現滇金絲猴的種群數也增加了,個體數量增長到3,000只以上,滇金絲猴棲息地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滇金絲猴開始逐漸進入公眾視野,保護也逐漸上升到國家層面。
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云南昆明舉行,滇金絲猴被選為這屆博覽會的吉祥物。雪山精靈的知名度急速上升。
2001年~2010年第一階段國家重點實施15個野生動植物拯救工程。滇金絲猴被政府列入十五個野生動植物拯救工程之中。
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是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重大工程,也是一個面向未來、著眼長遠、具有多項戰略意義的生態保護工程,主要解決基因保存、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濕地保護等問題。
距法國傳教士蘇列發現滇金絲猴一個多世紀后,滇金絲猴保護終于進入了一個有序的局面。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