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中國周刊

國際金融中心:南京杭州PK結果出爐

2019-12-24 6:36:29

文/黃大智(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少見的,杭州在綜合排名上落后于南京。

自從杭州舉辦G20以后,“北上廣深杭”的說法不脛而走,杭州隱約就要成為新的“超一線城市”。與之相比,南京的存在感好像弱了很多,如果將南京和杭州放一起對比,想必多數人都會覺得南京要稍遜一籌。

但在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上,杭州已經落后于南京了。

在最新公布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以下簡稱GFCI26)中,南京首次正式加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第103,杭州相比前次排名下降5名,排名104名。南京首次上榜,便超越了杭州。

這與多數人對于兩個城市實力的認知有些許不同。對此,我們選取幾個角度,來看南京是如何在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排名上超過杭州的。

為何要進行這種對比呢?

簡單來說,金融中心是經濟維持增長的關鍵因素,為投融資提供便利的基礎條件。經濟下行壓力下,面臨的技術瓶頸、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會更加復雜,這時,融資可得性、市場開放性等因素,會成為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重要條件,而這些也正是金融中心的意義所在。

目前,南京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已經更快一步,我們需要找到答案并分析原因。對比,是為了找出差距,更好地發展。

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與經濟情況具有高度的正相關性,是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基礎內容。南京、杭州也分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來持續提升營商環境。南京有“金融改革創新三十六條”“河西金融集聚區十五條”“江北金融十條”“股權投資十條”等一系列政策。杭州則有“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優化營商環境26條”等。

從數據層面來看,GDP和稅收情況是典型代表。

GDP總量方面,杭州略勝南京,但差距已經越來越小。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杭州GDP領先南京不足300億,但是GDP增速卻遠低于南京,按照這種趨勢,南京GDP大概率將在2019年底反超杭州,實現GDP總量與增速的雙超(見圖1)。

圖1:2009-2019年南京與杭州的GDP及增速

數據來源:Wind,蘇寧金融研究院

宏觀的經濟情況能反映地區的外部環境,而稅收則是反映區域內的稅負情況。稅收收入的絕對值會受地區大小、企業、人口數量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用生產總值稅負率(稅收收入/GDP)來衡量兩市的稅負情況(見圖2)??梢钥吹?, 南京的整體稅負率長期低于杭州,這就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業,形成產業聚集,帶動金融發展。

圖2:2010-2019年南京與杭州的稅收占GDP比重

數據來源:南京統計局,杭州市統計年鑒,蘇寧金融研究院

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對金融中心競爭力的影響,體現在市場對于專業人員的可得性、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教育科研情況、生活質量等方面。

影響因素很多,我們僅選取代表性的指標進行比較。一個是教育資源,直接影響本地人才的供給和素質;一個是專利情況,反映區域內人才的科研實力。

教育資源方面,南京擁有數量更多的“一流大學”,高校上的“一流學科”建設資源也更加豐富。杭州依靠浙江大學,在大學建設上一枝獨秀。

當然,教育僅僅反映地區人才的基礎素質,并不絕對形成產業競爭力。事實上,南京的高校眾多,卻并沒有轉化成為絕對的科研競爭優勢。以2018年的專利申請授權數量為例,杭州有55379件,南京僅有44081件(見圖3)。

圖3:2010-2019年南京與杭州的專利申請授權數量

數據來源:杭州市統計年鑒,南京統計年鑒,蘇寧金融研究院

綜合來看,人力資本方面,南京依靠雄厚的高校教育資源,領先杭州一籌。但科技研發實力不足,使其即便強于杭州,優勢也十分有限。

基礎設施

在對國際金融中心指數的評價中,基礎設施含義很廣,包含了建造、交通、ICT、金融等各方面的基礎設施。作為一個地區最基本的支撐,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及其提供的服務,對經濟發展有直接推動作用和間接保障作用。

為了便于比較,我們仍然看兩市差距明顯的地方,以交通基礎設施為例。

完善的公路、地鐵網絡和一流的港口、碼頭、機場等設施,能有效地減少投資者的負擔。而迅速、準確、便利的通信服務體系,則能保證地區對國際市場的適應性,并且可使外國投資者在投資時直接獲得基礎服務,在國際市場上贏得時間、速度和信譽。

若是以典型的公路和地鐵運營情況對比,杭州公路建成情況好于南京,但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上又顯著落后于南京。為此,似乎難以評價兩者基礎設施的優劣,但若從城市整體建設的角度去看,公共交通建設帶來的社會效益要更大一些,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見圖4)??梢?,南京優于杭州。

圖4:南京與杭州的公路里程及軌道交通運營總長度(公里)

數據來源:杭州市統計年鑒,南京統計年鑒,蘇寧金融研究院

金融業發展水平

既然是國際金融中心,最直接反映金融中心建設成就的當然是金融業的發展。

在過去近十年的時間里,南京對于杭州實現了在金融業生產總值、增速、占GDP比重等全方位的超越(見圖5)。

圖5:南京與杭州金融業生產總值、占比及增速

數據來源:杭州市統計年鑒,南京統計年鑒,蘇寧金融研究院

南京金融業平均10%以上的產值增速不僅顯著高于杭州,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總體上,南京金融業占GDP比重在逐年提高,杭州則呈下降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占GDP比重并非越高越好。金融與實體經濟是共生關系,當金融發展過快而實體經濟不振時,容易產生金融泡沫。但對于南京而言,其具有發達的重工業和制造業,且制造業位列全國十強市,顯示了其扎實的實體經濟底蘊,因此目前并不具有該問題。

具體來看,目前南京已集聚各類金融、新型金融組織等市場主體近800家,基本形成以銀行、證券、保險為主體,各種新型金融業態并舉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江蘇省首家民營銀行蘇寧銀行、首家銀行系資產管理公司工銀金融資產投資等金融機構,全國首家臺資法人銀行永豐銀行……一系列機構的先后落戶,使南京在逐步完善“泛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的布局,并在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中邁出關鍵一步。

對比之下,杭州提出的是打造“新興金融中心”的目標,并希望在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金融科技、并購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政保合作、金融的國際化以及多樣化的金融工具等八個方面努力。應該說,杭州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但立足“新興金融中心”的杭州,必不可免的遇到了金融創新的困境,即“創新與監管”的難題,當金融的創新突破監管,且缺乏對消費者的保護時,“P2P爆雷”就給我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在GFCI26中,杭州比上次在國際金融中心的排名下降5位,分數則是巨降102分,成為GFCI26中評分降低最多的金融中心。

聲譽及綜合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影響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力的因素還包含城市聲譽在內的綜合評價,例如城市的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城市的創新水平、文化的多樣性、在金融中心的特色發展等方面。

先看整體,參考科爾尼發布的《2018 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南京位列全球最具影響力城市第88位,杭州第117位。

先說金融中心特色化發展方面,杭州立足打造“金融科技中心”,有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科技巨頭,其他還有連連支付、趣鏈、邦盛、同花順等發展較好的金融科技服務商,資源和發展都較好。而南京除了蘇寧金融(蘇寧)外,少有實力強勁的金融科技類企業。

城市品牌影響力方面,杭州在成功舉辦G20后,便有和“北上廣深”并列新“超一線”城市的說法,世界知名度大大增加,成功舉辦Money 20/20,金融科技的世界影響力再上一層樓。與杭州在世界上的盛名相比,南京要顯得低調很多,品牌影響力和傳播度都遜于杭州。

創新水平方面,前面比較了專利申請授權數量,體現的是“創新績效”,下面再看一下南京和杭州的研發投入情況(見圖6)。

圖6:南京與杭州研發投入情況

數據來源:杭州市統計年鑒,南京統計年鑒,蘇寧金融研究院

不難發現,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R&D投入強度,杭州都要領先南京。

至于文化對比方面,二者各有所長,看法不一,有興趣可以移步知乎“南京VS杭州”,自行體會。

在國際金融中心的評價中,GFCI并非是唯一的評價,其他還有新華國際金融中心評價指數,以及各國際咨詢公司發布的排名等榜單,排名也并非完全一致,但GFCI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評價體系的最權威報告,其排名和和分數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評價指標和權重更是多種多樣,可供對比的指標有很多,如能夠反映營商環境的民間投資、反映人力資本的城市高等學歷人才凈流入、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等各類指標。

本文僅選取部分指標作為簡化對比,對“南京在國際金融中心排名超過杭州”這一現象,做出部分的數據性對比解讀,以供了解、研究之用。

最后,比較的目的在于學習,“取彼之長、補己之短”才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之道。


來源:中國周刊網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編輯:楊文博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