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9:00:38 來源:光明網
作者:中共大連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人才是大連市加快建設“兩先區”(產業結構優化先導區和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區)的基礎保障,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為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用好人才,大連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將招才引智作為“一把手”工程,以超前的眼光布局人才工作、發掘和培養“好苗子”,把人才需求作為第一需求,敢于打破舊框框,量體裁衣、特事特辦,為人才提供個性化、多樣化服務。
作為中國最美麗的海濱城市之一,大連深諳一個樸素的道理——海闊憑魚躍。人才就像海里的魚,需要開闊的海域、清澈的環境、豐富多樣的生態鏈,才能躍出海面創造無限生機。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這應當是一片有著無限增長能力的海域。從2020年5月通過的《大連2049城市愿景規劃》看,大連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能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廣闊的舞臺。從近幾年大連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以及轉型升級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成效看,大連的競爭力在持續提升,在遼寧新一輪振興中的龍頭作用進一步彰顯。大連已經舉辦了21屆“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出臺實施了《關于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高校畢業生的意見》,全方位強化政策支持保障力度,抓住一切機會爭取“兩高”人才,不遺余力為人才打造“夢工廠”。
人才政策不打“白條”,言出必行、行則必果,確保人才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早在2015年,大連就出臺了“5+22”人才創新政策,圍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高技能人才開發、創業孵化平臺建設、引進人才住房保障、人才服務管理等5個方面,制定了與之相配套的22條實施細則。僅2015年一年,大連引進的海內外頂尖高層次人才數量是2014年的5倍。人才工作需要因時而變,緊跟形勢變化才能與人才需求“無縫對接”。2019年,大連出臺《關于落實“5+22”人才政策的幾個具體問題》及31個配套實施細則,圍繞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引進和激勵等,就不斷優化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公共服務保障機制方面的問題和具體舉措進行了詳細解讀。近年來,大連還連續編制《大連市重點產業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并為緊缺人才發放薪酬補貼和住房補貼,在更好地引進、培養重點產業發展迫切需求的緊缺型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針對人才普遍關心的子女就學、配偶就業、居留落戶、醫療保健、工商登記等,大連市人才部門想在前頭、做在實處,為人才提供“一站式、全程化”服務,創造一切條件消除人才的后顧之憂。
創新“鴻雁聯盟”機制,為人才“雁陣”搭建橋梁、解決問題。2017年8月,大連構建了以集聚和用好各類人才為核心,以提高人才服務質量為重點的“鴻雁聯盟”人才咨詢服務機制,搭建起政府、企業、專家和人才互聯互通的橋梁。“鴻雁聯盟”采用“工作站+聯絡員”工作機制,在大連人才服務中心設立市級工作站,在各區、市、縣建立13個工作分站,在有條件的鄉鎮(街道)、重點企業園區等建立人才服務點。“鴻雁聯盟”聽取各行業各領域專家人才訴求和意見建議,并通過他們收集所在地區、行業人才發展現狀信息。同時,適時組織開展座談交流活動,促進專家人才與政府、社會各界的溝通聯系。“鴻雁聯盟”成員還通過上門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了解企業訴求,并根據具體問題提供專項服務解決方案。“鴻雁聯盟”對當地人才發展規劃、重點人才工程項目等進行論證咨詢,也為各級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目前,大連市、區兩級“鴻雁聯盟”成員有400余人,各級人才工作站達到129個,人才“雁陣”初具規模。“鴻雁聯盟”各級站點累計受理各類人才訴求2900余次,辦結率超過98%。
敢為特殊人才“開口子”、擔責任,建立“一事一議”機制,給予特殊人才“特殊照顧”。2018年,大連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于“一事一議”人才支持事項辦理情況的報告》等,決定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對急需解決的人才支持事項進行集中辦理,避免個別人才因條件限制而被拒之門外。“一事一議”本著“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原則,在人才認定、薪酬及住房補貼、人才落戶、子女就學、配偶就業、醫療保健服務、特殊人才招聘、人才公寓建設等方面給予特殊人才以“特殊照顧”。比如,受政策規定限制,聞名全國的大連京劇院一度面臨人才斷檔危機,最終借助“一事一議”機制,吸引了更多優秀文化藝術人才匯聚大連。據悉,大連通過實施“一事一議”機制,目前已重點支持了近1500名不同層次各類人才在大連就業。
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有其自身規律,需要給予持續的耐心和支持。大連招才引智靠的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真心交換、久久為功。必須放長眼光、耐下心來,同時未雨綢繆、超前計劃,為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積累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年齡段的人才。如此,大連的人才海洋方能形成澎湃之勢,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不竭動力。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6版)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