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10:46:11 來源:人民網
臨近大雪時節,河南省濟源市,黃河小浪底水庫沿岸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現場一片忙碌,養護工人張家印正揮鍬勞作,種植應雪黃梨樹。將樹苗放入樹坑扶好后,張家印趕忙叫來工友一起踩實泥土?!拔覀儸F在正在進行裸露礦山的補種復綠工作,目前已經完成2000多株樹苗的補種。”張家印說。
目前,濟源市已有26處廢棄礦山得到治理修復,綜合治理面積達到72.976平方公里,50余處地質災害隱患得到消除,山體生態系統穩定性得到大幅提升,全市范圍內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率達到了90%以上。
近年來,濟源通過實施南太行地區(濟源)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堅持黃河流域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穩定性得到大幅提升,昔日廢棄礦山、荒山荒坡,如今變成了綠水青山。
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重大戰略,濟源以生態環境修復為重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保護、系統治理,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投資6.8億余元,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水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系統保護、土地整治與污染修復四大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高標準完成沿黃生態廊道、生態保護修復任務。
工程自2019年啟動實施以來,探索形成了“一體規劃、一體推進、一體修復、一體管護”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修復的濟源模式。治理整治河道34.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8.959平方公里,新增濕地面積1.746平方公里,新增林地面積38.83平方公里,生態屏障作用增強;低質低效林地改造880.60公頃,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太行山自然保護區等其它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面積穩定在濟源國土總面積的15%以上;土地整治與污染修復完成13.982平方公里的績效目標,有效改善農田耕作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
項目實施后,濟源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南太行生態屏障的作用顯著提升,生物多樣性種類增加,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均有顯現?!皾赐ㄟ^近年來的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讓歷史遺留礦山變成了林有果、地有糧、灘有鳥、水有魚的生態涵養帶,多處礦山修復地變成了市民休閑好去處?!睗词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翔說。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