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17:18: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7月23日電 (記者 李姝徵)“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好發揮龍頭輻射作用”,是中國官方對浦東新區提出的新的要求和目標。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期公布。浦東打造“引領區”,對長三角意味著什么?
“從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三十年的成功軌跡看,無論是對外開放、科技創新,還是政府建設、社會治理等,都對長三角各地發揮了極其重要的龍頭輻射作用,是各地開放發展的引領、示范,也是各地創新發展的引擎、帶動。”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將為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加強勁活躍的動能。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劉明宇表示,從產業發展角度而言,浦東擁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具有較高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能力。“浦東新區可以發揮創新的溢出效應,在上述高端產業發揮引領功能;同時發揮國內市場的規模優勢和浦東新區的國際窗口優勢,與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加強分工協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掌握一批關鍵技術。”
浦東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創新服務、物流服務等生產性服務發展水平較高,與制造業形成了良好的協同發展關系。“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上海的生產性服務業可以更高效地與長三角制造業對接,提高技術引進消化和再創新能力,支持長三角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制造升級。”劉明宇表示。
浦東打造“引領區”,對長三角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僅體現在產業升級上。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彭一浩以“大平臺”“大市場”“大通道”“大開放”總結上海圍繞浦東打造“引領區”,對長三角一體化的輻射作用。
搭好大平臺,提升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能力。“要利用浦東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進一步強化與蘇浙皖創新聯動和協同合作,優化區域創新布局。”彭一浩表示,要深入實施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計劃,推動建設一批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孵化基地。深入開展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聯合行動,發揮好浦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大飛機產業園、張江藥谷等產業平臺作用,促進產業要素自由流動,協同突破產業鏈薄弱環節和供應鏈堵點。深入推進浦東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G60科創走廊等重要功能區域聯動,著力提升長三角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共建大市場,促進長三角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意見》明確浦東要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關鍵是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營造助力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彭一浩指出,特別是發揮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集聚的優勢,為長三角地區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領域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發揮好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等功能平臺作用,不斷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當好大通道,同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浦東具有世界級的大交通基礎設施,要進一步聯動內外,推動長三角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上海港、浦東國際機場與長三角港口群、機場群一體化發展,形成分工合理、協作高效、競爭有力、輻射全球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
促進大開放,推動長三角自貿試驗區深度合作。“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的主體都位于浦東,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創新集成,深化長三角自貿區聯動發展,發揮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作用,積極推動三省一市自貿試驗區的深度合作,”彭一浩表示,要通過合作共建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重要功能平臺,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各具特色的聯動發展格局,助力長三角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要通過上述舉措,形成合力,進一步鞏固和放大長三角地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先行優勢,讓長三角成為新時代追夢、筑夢、圓夢的理想地。”彭一浩表示。(完)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