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16:41: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杜燕 徐婧)從北京天安門出發,沿中軸線向南46公里,是佇立于京南大地的一座地標性建筑——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在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中新網記者走進這座被譽為“世界級工程奇跡”“共和國超級工程”,重溫中國建筑史上新奇跡的誕生之路,感受中國技術、中國速度、中國力量的完美呈現。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富田 攝
創新貫穿建設與運營全過程
新中國成立不久,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設立民用航空局,管理民用航空事業。從此,新中國民航事業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不平凡發展歷程。
1958年,作為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設的現代化民用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投入使用。隨著中國社會發展,民航出行需求大增,首都機場經歷了三次大規模擴建,但仍無法滿足需求。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富田 攝
新機場的建設勢在必行。歷經十余年反復論證選址,四年中外設計師通力協作,五十四個月的建設工期,總參建人數多達十余萬人,橫跨京冀兩地、占地27平方公里的新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運。
工程建設難度驚嘆世界,英國《衛報》將其列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
“每次看機場,都是金黃的色彩。”大興機場規劃發展部副總經理杜曉鳴談到投運19個月的機場時依然激情澎湃。
他從2011年來到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參與規劃設計。在他看來,作為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大興國際機場不僅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更是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新國門。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富田 攝
大興機場航站樓綜合體,總建筑面積約143萬平方米,相當于6個國家體育場(“鳥巢”)。其中,大興機場航站樓建筑單體的面積約70萬平米。
走進航站樓,最大的感受就是寬敞、明亮。“樓內60%的區域可以實現天然采光。”杜曉鳴稱,整個航站樓一共使用了12800塊玻璃,其中穹頂使用玻璃8000多塊,每塊玻璃都有獨特的角度,沒有兩塊是完全一樣的,尤其是這些玻璃使用先進的技術和材料,最大程度引入自然光,最大程度隔離紫外線,并力求為旅客提供最佳的光照度、舒適度,即便在夏天陽光直照下也不會覺得曬。
“這樣的設計讓大興機場航站樓比同等規模的機場航站樓能耗降低2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相當于種植了119萬棵樹。”他說,大興機場開發應用103項新專利、新技術,65項新工藝、新工法。
航站樓的屋頂鋼結構重量4萬多噸,僅用8根C形柱支撐。C形柱彼此間距200米,這些柱子所包圍形成的最大空間能放下一個水立方,為旅客提供最大的公共空間;五指廊放射性構型,大幅提升航站樓流程效率,旅客從航站樓中心點到最遠端步行距離不超過600米,走路8分鐘左右。
5G信號全覆蓋、全流程自助、無紙化通行、刷臉登機、智能安檢成為大興機場的新標配。連航站樓衛生間的布局、男女蹲位的比例,都是經過調研、仿真模擬后才確定的。
“以人為本的理念創新、管理創新,貫穿建設與運營全過程。”杜曉鳴介紹,大興機場整個項目是一個全生命周期的項目,在國內首創機場建設與運營一體化模式,以旅客為中心,把創新規劃、設計一一落實,實現全機場一個戰略、一個目標,一致步伐。
濃郁的中國風彌漫機場。竹林、中軸線景觀,以及五條指廊的盡頭的中國園、瓷園、田園、絲園、茶園5座“空中花園”雕梁畫棟,讓旅客在廊、亭、閣、溪、石、花、草、林中得到休憩,感受中國文化。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富田 攝
建設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大興機場代表了目前已建成機場的最高水平。”杜曉鳴認為,大興機場不僅是民航率先突破的工程,也因其地處京津冀腹地,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交通先行”的重點工程。
如他這些年所見,以大興機場為節點,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迎來新篇章。高速公路、高鐵、城鐵……“五縱兩橫”骨干交通網絡在這里匯合,向京津冀乃至華北地區輻射延伸。大興機場、首都機場、天津機場、石家莊機場合理定位、差異發展,解決“吃不了”“吃不飽”“吃不著”的問題,形成更加完備的京津冀機場群形態,建設世界級機場群。
“從南三環的草橋到大興機場最短時間只需要19分鐘。”杜曉鳴表示,在草橋地鐵站內的城市航站樓,旅客可辦理國內、國際值機、行李安檢和托運等業務。今后,這樣的城市航站樓將建在北京市麗澤金融商務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河北省雄安新區、涿州等地建立。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富田 攝
大興機場向北46公里是天安門,向東北54公里可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向西南55公里為雄安新區,向東南82公里是天津市區。
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綜合交通布局優化,實現了一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兩小時內通達華北地區主要城市,三小時內覆蓋中國北部地區主要城市;航站樓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建設,國內首次實現空鐵聯運最短銜接時間60分鐘。
杜曉鳴說,在建設過程中,越來越體會到大興機場在產業疏解有序推進、經濟要素合理流動、公共服務均衡共享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北京市與河北省共建的臨空經濟區加快建設,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片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片區陸續掛牌,這座機場逐漸成為帶動京津冀區域地方經濟發展“新引擎”。
大興機場激蕩著巨大的能量,聯程聯運輻射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也推動世界級機場群與城市群發展的良性互動發展。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供圖 攝
單日客流量不斷創新高
根據規劃,大興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預計到2022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4500萬人次,到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7200萬人次,遠期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以上的需求。
那么,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興國際機場,是否能如期實現既定目標?
“一場突如起來的疫情沖擊了以往的節奏。”大興機場運行管理部業務經理楊宇表示,作為中國的新國門,大興機場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竭盡全力保證機場順利運營、旅客安全出行。
受疫情影響,民航行業受到較大影響,2020年3月13日起大興國際機場運營的國際航班全部轉至首都機場運營。上半年業務量遠低于預期,2020年下半年實現逆勢上揚。2020年,大興國際機場全年實現旅客量1609.14萬人次,排名全國機場第17位。
他稱,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大興國際機場旅客量不斷增加,“安康出行”——安全、快捷、順暢、健康已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客出行新特征。
大興機場從投運至今,已歷經4次航班換季、5次大規模航班轉場。航班時刻量從最初僅中聯航運營的每天134班次,到目前每天980班次。
楊宇介紹,從今年3月16日以來,大興機場航班時刻執行率和客座率不斷上升。截至2021年4月26日,大興機場本年度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741.13萬人次,保障進出港航班6.45萬架次。目前,平均每日進出港航班850個以上,日均運送旅客超11萬人次。
“我們已經制定了詳盡的方案準備迎接‘五一’假期的大客流。隨著航空市場逐步回暖,單日客流量不斷創造新高。”楊宇表示,預計下個航季(2021年10月31日起),大興機場浮動計劃航班量將達到每日1050班次。
“大興機場承載著民航人建設民航強國的初心,承載著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新動力源使命,承載著人民對更加安全、便捷、綠色出行的追求。”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馮正霖曾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興機場衛星樓、機場二期的規劃正在進行中。
一面高懸在航站樓中央的五星紅旗,迎來送往四面八方的旅客,也將見證“鳳凰”展翅給這片土地帶來的新奇跡,見證中國在新時代的新發展。(完)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