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7:34:05
本刊記者/王雪銘

“我國城市無障礙環境的建設與完善不僅關乎人民群眾的福祉,也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識。”
全國人大代表吳小麗日前在接受中國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進一步提高無障礙城市建設水平要優化地方總體規劃設計,納入無障礙城市建設要求,并加大力度完善信息無障礙的建設,同時配合國家教育改革,增設‘無障礙’的教育課題,打好社會建設無障礙環境的共識基礎。”
吳小麗介紹,早在1985年,我國便已經提出制定無障礙設施的相關構想,并于1989年頒布實施了我國第一部《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譬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沈陽、青島等大中城市的建設相對完善,主要道路和公共場所基本建成盲道、緣石坡道設施,其中不少實踐經驗值得全國學習與推廣。不過,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吳小麗表示,要優化地方總體規劃設計,納入無障礙城市建設要求,并且加強地方的督導巡查。全面檢視現行地方規劃的不足,充分考慮弱勢群體安全通行、便利出行的需求,將無障礙城市的建設要求納入各地總體規劃和設計,逐步整改不合時宜的設計和建設,合理規劃盲道的導向與連續性、提高室內外無障礙信道的密度、全面加裝盲人過路音響號志,以及重點關注旅游區、景區的不良路況和安全隱患的問題,并且加強各地督導巡查的力度,不斷完善出行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工作。
隨著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時代(5G)的來臨以及進入商用階段,我國各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較大,智慧服務建設的水平不一,致使落后地區的弱勢群眾參與率較低。吳小麗表示,應加大力度完善信息無障礙的建設,便利弱勢群體辦理各項民政事務。提升政務人員對電子政務宗旨的認知理解,適當為色盲色弱、聾啞、讀寫障礙等人士提供合適的使用界面,以便完善電子政務網站的無障礙建設,保障他們平等、方便、無障礙使用智慧服務的權益,加快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無障礙城市的進程。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