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 14:40:00 作者:魏強
當今,全球汽車產業正向新能源轉型,更多的新思維、新技術應用在汽車上,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超級容量電池已經走進現實。可以說,新能源汽車既承載了高端制造和最前沿的科技,又能化解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經濟疲軟等人類社會發展問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新能源汽車都是國家戰略和全球競爭的關鍵領域。
在汽車產業轉型的大時代下,新能源車企將互聯網思維與汽車工業相融合,給汽車產業的市場規模、能源形式、競爭格局、技術創新帶來顛覆性變化,過去的傳統汽車預測模型和分析框架已然不適用,亟需革新。現為理想汽車市場洞察專家的陳凱,借助其個人海量的數理建模經驗和STEM博士級研究分析能力,開發創建了全新的預測模型體系。
近日,陳凱向《中國周刊》介紹,這套模型應用提出了新能源背景下科學預測解決方案,幫助管理層做出有效的價值決策,推動了車企及相關產業提升市場銷量、降本增效、提高競爭力。
問:作為美國STEM經濟學博士,您是如何成長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預測專家的?
陳凱:市場預測與經濟預測有很多相同點。我讀博做研究的那段經歷,培養了我豐富的建模預測經驗和因素分析能力,其間我對經濟、市場、政策、產業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和深入的研究,并發表了一些學術論文。從業后,智能化+電動化在迅速崛起,傳統燃油車時代的預測方法已經不適用,我重新研究新能源汽車市場與經濟等特征因素的相關性和因果性,并建立新的模型和結構分析方法,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科學的預測。
問:請介紹一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預測是做什么的?
陳凱:市場預測是汽車產業的風向標,它支撐汽車產業的規劃和決策,指導車企提前規避風險、及時調整策略、制定合理目標。汽車產業周期長、鏈路長、資產重,覆蓋從原材料開采,到零部件制造,到整車廠生產,再到消費者,最后到售后維修等。一款車型的研發需要5~7年,一條產線的開發需要12~15個月,電池原材料鋰礦的開采要6~8年。在新能源時代,信息量更大、市場變化更快、競爭更加激烈,還涉及更多的相關行業,因此市場預測也更加復雜和重要。
問:新能源背景下,這個模型很懂用戶、產品、市場,請您舉例介紹您的預測模型在汽車企業里的應用。
陳凱:比如,基于模型動態預測結果,公司定期刷新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目標,并下發各部門業務線。再比如,模型不僅能預測多種充電網絡商業模式下的電動車、充電樁的滲透率和規模,還能計算未來的成本和營收,支撐公司充電網絡的商業布局。
問:您的幾個軟著交叉覆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數據處理分析、云計算、市場預測等領域,請問您的模型在工作中使用效果如何?
陳凱:這些模型充分考慮了汽車產業和新能源化的特點,動態監測各項指標,能夠比同行業其他人更早、更全面地獲悉汽車市場和宏觀環境的變化,從而更快地調整目標和采取動作。這些模型可以幫助公司建立行業最快的周度產銷目標迭代機制,這方面遠超同行;模型還支撐公司制定最優定價策略,推演多種場景,以應對宏觀環境下行、競企惡性降價;通過用戶需求分析,這些模型預測車型產品演變的趨勢,指導了幾個核心車型產品組合的前期規劃。
問:您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市場預測系統的評價如何?去年以來理想汽車的銷量和股市表現很好,您認為其中有這個預測模型的一份功勞嗎?
陳凱:我認為這個模型是很成功的,推動了公司快速成長。在理想汽車負責市場預測的近兩年時間里,公司在銷售目標、定價策略、車型規劃上都深度采用了模型的預測數據和決策建議,效果很好。據中汽研統計,從2022年5月到2023年4月,理想汽車銷量上漲62%,而同期,新能源汽車、整體乘用車只分別上漲54%、0.2%;2023年以來,理想汽車銷量位居新勢力車企第一;截至2023年6月17日,理想汽車市值躋身新能源汽車行業全球第15、中國第2,這些都是非常耀眼的成績,這套模型為理想汽車公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問:您設計的市場預測模型是否能幫到全行業和其他車企呢?
陳凱:雖然模型的業務視角是從理想汽車角度出發,但是它的邏輯方法和底層能力上是適用全行業的,理論上全球車企和相關產業方都可以學習和使用它。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有很多地方可互相借鑒,同時中國是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國,雖然這個模型生根于中國,但它的經驗和價值可以散發到美國等地,幫助當地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通過借鑒這套模型,我希望傳統車企也能夠盡快轉型成功。
陳凱,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經濟學博士,現就職于理想汽車,汽車產業和市場洞察專家,長期從事汽車領域的市場預測、行業洞察、產品規劃、產品策略、宏觀研究
編輯: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