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15:37:28 作者:韓建立
韓建立作品:《榮昌繁榮》
韓建立作品:讀書寫字種花草 觀云聽雨品酒茶
我的一生與“書法”結緣,或者說,“書法”相伴了我的一生,也豐富了我的人生。
這份“緣”,我有時回想起來,把它稱為“天作之緣”。
記得剛上小學時,我便對寫字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不但對老師教的鉛筆字,寫得非常認真,而且,對寫大字也情有獨鐘。那時,沒有毛筆,也不懂得使用毛筆,為了節省紙張,我就用手指、樹枝在地上寫。那才叫天馬行空,想寫多大寫多大,想寫多少寫多少。放學了,其他小朋友成群結隊跑著玩兒,我卻一人兒找塊平整地兒劃拉著寫大字。別人看著枯燥無味的事兒,我卻常常樂此不疲,感覺趣味無窮。那會兒,根本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叫“書法”,更別說將來成什么“書法家”啦。心里只有兩字兒“好玩”!我到現在也說不清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只能自個兒調侃一下,也許是“天生使然”吧。
上中學后,開始有了圖畫課。老師教我們畫圖畫,寫毛筆字,練基本功。開始練習握筆,練寫橫平、豎直,起筆、收筆,練習寫字的結構、框架,等等。而且,每周要求上交兩頁紙的毛筆字。別看我用樹枝寫了不計其數的大字,真到用上了毛筆,敢情完全兩碼事兒。不過,有句老話兒說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對寫字的偏好,成了不懈的驅動力。別人每周寫兩頁,我寫三頁四頁。功夫不負苦心人,我每周上交老師的兩頁毛筆字,得到老師打紅圈的數量越來越多。后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同學們的書皮兒封面要寫毛筆字,都由我代寫。可別小看了書皮兒寫字,這與紙上練字大有不同,不但要寫好,更不能寫錯,不然,同學的封皮兒就廢了。這等于變相培養了我寫字的專注度,對于我后來學習書法大有裨益。寫得多了,不但增進了同學間的情誼,更讓我在學寫毛筆字上受益匪淺。
17歲那年,我入伍參軍到了空軍部隊。軍旅生涯20年,從普通戰士成長為團職軍官,這期間,我寫毛筆字的業余喜好不但沒有放下,而且在堅持練字不輟的同時,更成了我日常工作中的一項業務專長。
在連隊作文書時,出板報、寫上墻宣傳口號的字等等,都成了我的本職工作。為此,我從報紙上剪裁下各種字體粘貼了好幾本,用心臨摹。遇有外出時,不論公事、私事,一旦見到好的牌匾、碑文,只要時間允許,都要駐足臨摹一番。
在部隊提干后,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有人用毛筆在寫仿宋體,想不到平素只在報紙上才看過的字,竟然用毛筆寫得如此雋美,著實令我贊慕不已。
于是,別人午休,我練宋體字;別人休息日文體活動,我仍練字……練字,幾乎占用了我所有業余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復一日手不離筆的勤修苦練,我寫出的仿宋體、黑體字都有了質的飛躍。
后來,我從團部、旅部,再到師部,工作幾經調動,但是,不論在哪兒,所有的宣傳標語、警示牌等,凡是需要寫仿宋體或黑體字的地方,都由我一人“操刀”完成。尤其那時的基層作戰部隊仍在使用鉛字打印機,超出鉛字大小的字,只能手工替代完成。就連在空軍院校讀書時的軍事指揮作戰部署圖上的圖頭、圖例等等亦要手工完成,我的字都派上了用場。
我在寫好仿宋體、黑體字的同時,開始逐漸涉獵篆、隸、真、草等書體。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前期,堅持每天一篇毛筆字,雷打不動。經過十幾年的歷練,為我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
1996年,我轉業到地質礦產部離退休干部局工作。寫字,練習書法仍然是我的業余愛好,同樣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我堅持每天固定一段業余時間練習書法,注重每一次工作上需要出會標、板報、挽聯等寫字的機會,在個人愛好與工作的完美融合中,盡情享受著寫字的快樂和完成工作任務的滿足。
韓建立作品:《精氣神》
韓建立作品:《香遠益清》
多少年來,從部隊到地方,我一直為自己能有一個發揮個人專長的工作環境而慶幸和自豪,個人愛好與事業的這種天作之合,兩者的相互促進,相互提升,造就并書寫著我的人生。
伴隨著時光流逝,伴隨著我對書法的孜孜追求和傾心浸淫,個人在書法藝術方面的造詣與日俱增,書法作品亦有所成就。2009年《中國國土資源報》以“大氣樸拙意高峻——韓建立和他的書法藝術”為題,對我的書法作品與藝術追求做了專題報道。
2018年退休后,有了大把時間自由、快樂地游弋于書法藝術的海洋之中。積極踴躍地參加各類書法社會公益活動和文化宣傳活動,并收獲了創作與成功。
2018年被當代中國書畫分科百家公益推選組委會評為知名書法家;2019年在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新文藝群體書畫家工作委員網“特別報道”欄目作《奮進新時代——新文藝群體書畫家名人錄韓建立》宣傳報道。2017年以來,我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展并獲獎;應邀參加紀念毛澤東誕辰120、125、130周年書畫展,紀念鄧小平誕辰百年“名家書畫展”,全國政協舉辦的“絲路工匠”書畫展,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中國書畫家聯誼會、中國楹聯協會、中國工筆畫學會聯合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建黨100周年、喜迎黨的二十大等新文藝群體書畫家作品展”;2021年參加《法制日報》舉辦的“民法典”“土地法”書法系列展和國家糧食物資儲備安全文化大型公益主題書畫展(書法作品被收藏);2024年參加翰林院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全國詩書畫印藝術大展,獲書法組特別金獎。多次參加 “6.25”全國土地日書畫展,送文化到農村、送春聯到基層等活動。
在不斷地創作與學習中,于增厚自身理論積淀的同時,我對書法藝術的內涵亦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體會。
書法知識,趣味無窮。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學書法要了解我國書法藝術的歷史淵源,懂得中國書法——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的演變脈絡,感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領悟歐陽中石先生所說“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采,賦以生機”之意,在敬畏傳統中感受快樂。
臨習碑帖,體味精神。臨帖是打開書法藝術殿堂的一把鑰匙,是書法家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學書法要從源頭學,從碑帖學。臨帖如同與古人對話,通過臨習碑帖從中獲知碑帖的時代背景,了解書家的性情嗜好,探究書法藝術的精髓,體味書法藝術之精神,尋找書法藝術之法、骨、韻的魅力。無論是精雕細琢之碑,還是雄渾拙樸之帖,都讓我流連忘返,增長見識,從而由形似上升為神似,從中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藝術交流,取長補短。書畫藝術展覽、大賽、筆會等交流活動,是一個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在持續臨帖的基礎上,經常創作一些作品,參加一些展覽、大賽、筆會活動,以求開闊視野,提升自我,陶冶情操之目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既能體會書法藝術創作本身帶來的快樂,又可以在相關活動中小試牛刀,于或石沉大?;虮頁P批評中,吸納眾家之長,完善自我不足,不斷提升書法藝術水平。
學識同修,德藝雙馨。書法藝術,筆墨功夫是“技術”活兒,即“字內功”,是提升書法藝術的最根本條件,只有熟能生巧,才能巧中出味;只有堅持不懈,刻苦臨池,突破瓶頸,才能不斷進步。而僅限于把字寫得好看,也只是一個書家。放眼古今,“字內功”“字外功”兼修,才能成為大家。從古代二王以及顏、柳、歐、趙,到當代吳昌碩、啟功、沙孟海等書法大家,無一不是滿腹經綸,人品、學問、書藝,世人共仰!因此,必須在“字外功”上下功夫:提升品德修養。人的道德品性與書法作品風格息息相關,我信奉“書品即人品”,書法是體現人們心靈美的特殊造型藝術,書者的修養道德與書法藝術境界密切相關。書法是一門綜合藝術,涉及政治、哲學、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等諸多方面。只有具有較高的綜合文化修養,以我性情,書我所抒,自能珠聯璧合,人書合一。提升學識修養,正如董其昌所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楊守敬說:“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沒有一定的學識修養,是無法創作出上乘之作的。提升藝術修養。而藝術修養需要從長期的學習、實踐中逐步培育。書法是一種精神產品,必須具備藝術感悟力,才能創作出藝術神品。在敬畏“內外”兼修中感受快樂。
書法,是一種傳統文化修養,之所以讓人快樂,是因為它可以讓人在浮躁的環境中得到心神安寧,在自我修養中提升高雅的個人氣質,增強自信心,充實精神生活,升華生活品質。
我寫書法,不是為獲獎,不是為出名,就是圖個快樂。不一定要達到書圣王羲之那樣,“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但也不能為了快樂而快樂,是要通過寫書法的過程創造、感悟快樂。就像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寫書法當然要有追求、有目標、有層次,有自己的標準,這叫玩中有品位,樂中有目標。一幅作品,首先要有感染力。第一眼要有抓住人眼球的藝術魅力,能讓人往下看;其次要有特點。從中能看到古人,能看到自己;第三要體現真善美。要自撰正能量內容,讓人看過后能印入腦海,回味無窮。
古人把書法稱為“心畫”“心跡”,它和人的精神相通,可以直接表現出人的情感,或歡快,或恬靜,或激昂。心境如何,字便如何,字如其人。書法就是我一輩子追尋的快樂。只要提起筆,這種快樂就涌遍全身,就會煥發無窮的力量。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一個字,一幅帖,甚或那看似簡單地“橫、撇、豎、捺、點、折、勾”所呈現的一筆一畫,無不承載著歷史的進程與文明的演繹,書寫著人類的榮辱興衰、人生的苦辣酸甜。所以,中華書法得以代代相傳,歷久彌新,不斷地發揚光大。
韓建立,1959年3月生,1977年入黨,現任自然資源部音協副秘書長,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