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15:34:09 來源:新華網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問責規定(試行)》,會議要求推動金融監管真正做到“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將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在金融領域樹立起來并長期堅持下去。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做到“長牙帶刺”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系統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將使其能夠更高效規范的運轉,充分發揮樞紐功能。
?以強監管服務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指出,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會議強調,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格執法、敢于亮劍,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今年4月,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發表文章指出,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文章表示“以嚴密過硬監管保障金融穩定發展”,并提出必須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實現監管全覆蓋;推動金融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動真碰硬、嚴密有效。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總經理李慧勇對記者表示,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他表示,從世界范圍內來看,金融業的規范或者說安全和創新,是辯證統一和交替進行的。近十年來,我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金融業回歸本源,發揮其功能性,服務好高質量發展是時代的要求。在這一發展階段,全面加強金融監管,補齊制度短板、消除監管空白有其歷史必然性。
持續推動監管制度完善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做到“長牙帶刺”,必須有制度作為保障。2023年,金融系統聚焦補齊制度短板,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不斷扎緊制度“鐵籬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估辦法》《銀行保險機構操作風險管理辦法》等涉及各類金融機構的監管制度密集出臺。
進入2024年,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強化金融監管、防控金融風險的要求,金融監管建章立制工作持續推進。《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辦法》《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反保險欺詐工作辦法(征求意見稿)》《銀團貸款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陸續發布,金融監管總局還修訂發布了《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等。
5月31日,金融監管總局公布了2024年規章立法工作計劃,今年擬制定《政策性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銀行保險機構產品適當性管理辦法》《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等,同時擬修訂《中國銀保監會行政處罰辦法》《中國銀保監會現場檢查辦法(試行)》等。
金融監管總局強調,要全面落實強監管嚴監管要求,真正做到“長牙帶刺”、有棱有角。要著力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加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要推動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建立健全監管責任歸屬認領和兜底監管機制,真正做到同責共擔、同題共答、同向發力。
李慧勇對記者表示,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也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他表示,過去金融業快速發展,積累了一系列矛盾,存在制度空白,執法不嚴、力度不足等問題。在經濟高速擴張時期,這些問題并不顯得那么突出。現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系統過去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并且引發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和矛盾不解決,金融業自身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發揮會受到阻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是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嚴監嚴管資本市場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也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國九條”)指出,必須全面加強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風險,穩為基調、嚴字當頭,確保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
數據顯示,2023年,證監會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長19%;作出行政處罰539件,同比增長40%,處罰責任主體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場禁入103人,同比增長47%;罰沒63.89億元,同比增長140%;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和線索118件,有力維護資本市場運行秩序,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打擊證券期貨違法行為工作成效持續彰顯,“零容忍”打擊高壓態勢不斷鞏固。
證監會主席吳清指出,要針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等各領域、各主體、各環節,全面檢視并加快補齊監管存在的短板弱項。瞪大眼睛,對問題機構、問題企業強化早期糾正,對各類風險及早處置,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打,對重點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重點嚴打。特別是一些觸碰底線的,比如造假欺詐、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
5月24日,證監會發布實施《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今年以來,為了全面落實中央加強金融監管的要求,證券監管部門制定并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文件和制度規則,涉及發行監管、上市公司監管、證券公司監管、交易監管等,積極推動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形成和落地實施。
證監會綜合業務司司長周小舟表示,證監會將深入貫徹落實新“國九條”及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堅持市場化法治化,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增強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依法全面加強監管,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懲治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并健全資本市場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嚴監嚴管是當前資本市場監管的主基調。今年來資本市場全面加強監管,包括嚴把IPO入口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等,這些都是為了打造一個“三公”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強監管,能夠讓資本市場更加成熟完善。(記者 吳黎華)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