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藝術中心 光明文化藝術中心,榮獲國家級獎項“魯班獎” 多年來,深圳市光明區建筑工務署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錨定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奮斗目標,抓固投、促新開、穩續建,勇于創新、追求卓越,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推動一批惠及民生的學校、道路等項目高顏值設計、高質量交付,貢獻了工務智慧力量,彰顯了工務匠心風采。 打造優質民心工程 近年來,光明區建筑工務署勵精圖治,形成了大抓項目大抓固投的“1+2+3+4”攻堅舉措。堅持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堅持提前謀劃項目固投納統入庫工作、提前謀劃固投攻堅項目資金計劃,建立黨建引領下專班工作機制、多層次跨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一圖一表一工作群督戰機制,做到深挖潛力謀劃項目、定期召開固投及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會調度會、定期舉辦固投攻堅總結表彰會、壓實參建各方主體責任“四措并舉”,全力以赴抓固投攻堅。同時,為推動政府工程高顏值設計、高質量落地,于每年初謀劃制定“1+N”年度工作方案,對所有固投支撐項目進行任務分解,責任到人,并定期督辦、定期會商研究推進。 近三年間,光明區建筑工務署通過加快可研、概算編制申報和施工準備,推動一批項目新開工;加強資源整合、加大投入、重點保障,推動一批項目完工;加強統籌協調、密集調度,推動一批項目高效推進。其中2023年交付學校14所,交付學校數量居全市前列;建成通車32條,通車道路為全市最多;光明科學公園、科學城體育中心、光明區人民醫院新院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地鐵13號線車輛段周邊第一批配套道路等重大項目正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推進中,聚力打造別具一格的城市載體、獨樹一幟的城市風貌,交出了讓群眾滿意的項目建設優異答卷。 項目雙高發展 光明區建筑工務署以打造優質工程為目標導向,堅持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精細化管理,用科學理念、專業知識,不斷提升政府工程管理質效。通過組建高水平專家庫,所有項目均邀請專家庫專家把關;建立“前策劃+后評估”機制,提高項目設計方案決策水平;編制完善涵蓋設計管理、施工管理、工程付款等主線業務的辦事流程一本通;制定工程規范管理工作方案,推動建立前期設計、質量安全、樣板項目、抽查機制等系列制度和措施,推動“高顏值”理念成為光明建筑領域的行動自覺和行業準繩。 近三年間,光明區建筑工務署共榮獲國家、省、市及區級獎項201個。其中,光明文化藝術中心,榮獲國家級獎項“魯班獎”;紅坳村整村搬遷安置房項目,榮獲“智建杯”國際智慧建造創新大獎賽施工組銅獎;光明區中心醫院續建(二期)工程,榮獲第十一屆“龍圖杯”全國BIM(建筑信息模型)大賽設計三等獎;茅洲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榮獲2023年度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學技術獎——園林工程金獎。此外,光明區委黨校1號樓改造項目,獲批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建筑試點,成為光明區第一個近零碳排放試點項目。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建項目——綜合研究院及地下室、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建項目——宿舍及公共配套區榮獲深圳市綠色建筑鉑金級建成標識認證,為光明區首個通過綠色建筑標識最高等級——鉑金級認證。 匠心鑄就夢想 質量之魂,存于匠心。光明區建筑工務署2022年、2023年連續獲評為光明區工人先鋒號,這既是對全署干部職工辛勤勞動的高度肯定,也是他們銳意進取、拼搏奉獻的生動寫照。這里為讀者描繪的幾位勞動者風采,也是這個隊伍建設的一個縮影。 東長路建成通車 “三橫兩縱”道路的“一橫”,科學大道建成通車 光明區建筑工務署工程管理部,正是這樣一支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工務隊伍,以“拓荒牛”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完成一個又一個項目建設。比如,圓滿完成了每年度的固投任務,順利完成了光明中心區“三橫兩縱”市政道路“十大攻堅克難任務”,榮獲“光明科學城攻堅克難之星”。比如,在全市高中學校大建設的熱潮中,目標明確,科學施工,克服各種難點和堵點,圓滿完成并交付了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園的建設任務,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在光明區五一勞動節頒獎儀式上,工程管理部喜獲了“光明區工人先鋒號”。 王永志于2012年4月進入光明區建筑工務署工作,一直在基層扎根于項目建設管理,他所負責管理過的市政道路、房屋建筑、電力項目已有近100個。作為部門負責人,他主持負責推動光明中心區“三橫兩縱”骨干路網建設,共有9個項目,是光明區2021年十大攻堅克難任務之一。在道路建設中,他采取樣板先行制度,建成440米示范段,獲得各級領導一致好評,其他區兄弟部門紛紛前往參觀學習。他主持編制了“三橫兩縱”施工指引,在全署項目中全面推廣。特別是2022年他主持負責根玉路改造工程石松支線遷改任務,從設計方案、供水測試、供水調度、停水裝閥到最后順利接駁貫通,歷經10余月,期間克服地下管線錯綜復雜、施工場地狹小、有限空間作業、協調部門眾多等諸多困難,打贏了一場市區協同、跨區跨部門聯動的攻堅戰,不僅釋放了光明區邁瑞、飛榮達等重點企業地塊發展空間,也進一步提高了寶安區松崗、燕羅片區幾十萬人供水保障力度。項目管理出精品,是王永志的不懈追求。他所統籌的市政工程,屢獲深圳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優良工地獎、深圳市優質結構工程獎、廣東省市政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活動成果獎等殊榮。他個人也獲得光明科學城建設卓越貢獻獎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史豪杰是中交一公局深圳建設有限公司工程師,從2018年到光明區工作至今。在東周橋拆除重建、二十四號路等項目建設中,他帶領技術團隊自主研發人行通道模板臺車、深大基坑全自動化監測系統,參與建設信息化管理駕駛艙、打造智能化鋼筋加工配送中心等創新手段和智能化管理應用,實現項目穩步推進。作為光明區建筑工務署承建的第一條隧道——光明城隧道埋深淺、長度短、工序復雜,他帶領團隊嚴格按照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對整個工程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強化安全生產危險風險識別,保障了隧道如期貫通。東周橋拆除重建工程工期緊、車流量大、路況差,他帶領項目團隊主動挑起屬地央企擔當,24小時輪番作戰,6個月的合同工期縮短至3個月完工。在光明區工作期間,史豪杰榮獲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技創新二等獎、優秀工法二等獎等多項榮譽,還獲得12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專利。 長風萬里啟新程,策馬揚鞭勇奮進。下一步,光明區建筑工務署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加快管理體系、管理模式、管理方式轉型升級,全力推動政府工程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打造全市高質量發展光明樣板貢獻新力量。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