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田灣大橋落日
連云港,江蘇省下轄地級市,古稱“海州”。因面向連島、背倚云臺山,又是海港,故得名連云港。連云港東瀕黃海,屬溫帶季風氣候,土地面積7626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9.4萬人。
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的不斷推進,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連云港,圍繞“一帶一路”交匯點強支點城市的目標定位,穩健推進現代化連新云港實踐,積極拓展東西雙向開放新領域新空間,推動全方位區域合作,提升陸海聯運通道新能級,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后發先至’”,奮力譜寫出“強富美高”新港城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千年古城 煥發新生
公元前221年置朐縣,使連云港地區第一次有了明確的行政建置。北朝東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海州,轄六郡十九縣,以“東濱渤海,西綰徐郯,北控齊魯,南蔽江淮”的區位優勢,成為蘇北、魯南沿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唐代,海州開鑿80千米長的官河,溝通運河與海運,使海州港成為繁華的商港、南北貨集散的碼頭和海上補給糧餉的軍港,宿城出現新羅人居住的村落。宋神宗時,將海州作為與高麗等海外國家來往的四大重要口岸之一,在海州建高麗亭館接待海外商旅。1933年,隴海鐵路終端港建成,因面向連島、背倚云臺山而取名為連云港。新中國成立后成立新海連市,1961年9月更名為連云港市。
連云港連島海灘沙灘
風景區連云港連島景區海濱漁村風光
連云港連島港口風光
連云港連島港口風光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氣質。不管是隱居云臺山的吳承恩,還是寓居板浦的李汝珍,山海相擁的連云港帶給他們無限遐想,最終成就了《西游記》《鏡花緣》等經典巨著。因海而生、枕海而進,為連云港人注入攀山趕海的勇氣,也賦予這片土地神奇浪漫的氣質。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西游文化、絲路文化、海洋文化交相輝映的連云港,充分挖掘打造高價值文旅特色節點,入圍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2023年,連云港接待國內外游客4960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662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千年古城,煥發新生。連云港人敢于憧憬,勇于開拓,讓夢想不斷照進現實。
資源豐富 面海而歌
連云港市自然資源豐富,南北過渡的氣候條件和地貌類型的多樣性,有利于連云港市發育一個兼具南北特征的植物種群體系。境內盛產水稻、小麥、棉花、大豆和花生,是國家重要的糧棉油、林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珊瑚菜、金鑲玉竹為江蘇省珍稀名貴特產,云臺山的云霧茶為江蘇三大名茶之一。有各種鳥類200多種,其中列入國家珍稀保護鳥類30余種。擁有全國八大漁場之一的海州灣漁場、全國四大海鹽產區之一的淮北鹽場、全國最大的紫菜養殖加工基地、河蟹育苗基地和對蝦養殖基地。前三島海區為江蘇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贛榆區擁有全省第一家以海洋產業為主的省級海洋經濟開發區。
連云港已探明礦產資源40多種,其中蛭石、云母、石榴子石紅寶石等特色非金屬礦產,是江蘇省唯一產地。東海縣水晶儲量、品位居全國之首,是中國最大的硅產業基地和水晶工藝品、硅微粉、碳化硅等產品的加工和出口基地,素有“中國水晶之都”的美譽。
港城潮涌 多點發力
近年來,連云港著力擴需求、穩增長,經濟運行加速回升。2023年認真落實國家、省穩經濟系列政策,出臺“連政80條”“穩崗留工10條”等措施,經濟總體呈現全面恢復、快速增長態勢。新增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0家、上市企業2家,產值過百億企業達11家。
去年,連云港批零住餐貿易額完成3800億元,入選國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獲評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1家、全國商貿物流重點企業3家。發放消費補貼2300余萬元,游客接待量、旅游業總收入分別增長45%、63%。
2023年,連云港大力推進“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位列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48位。盛虹煉化滿負荷運行,衛星化學穩定生產,中化瑞恒新材料快速增長,新海石化產銷兩旺,全市石化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硅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430萬千瓦海上光伏納入規劃,東磁光伏組件一期、先導高端設備等項目投產,中核灘涂光伏項目加快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系列政策持續發力,海洋產業生產總值突破1100億元。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13家、瞪羚企業20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連續4年蘇北第一,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全省第一。東海入選全國創新型縣。
此外,連云港實施“智改數轉網聯”項目180個,新認定星級上云企業68家,新增全國5G工廠6家。入選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中國快遞示范城市,獲批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2個、電商示范企業1家,網絡零售額1047億元。創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4個,食用菌入選省十大市域特色產業鏈。
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一帶一路”交匯點強支點城市,連云港依托海、陸做文章,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2023年連云港市外貿進出口136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增速全省第一。連云港人不負時代機遇,充分發掘地理優勢所帶來的“深層價值”,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推動工業、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蓬勃發展,高質量“后發先至”新篇章已然開篇。
有機更新 山海交響
從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到“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支點城市,40年來,連云港市不斷推進城市建設大提升,堅持“港產城”協調發展和國際化的方向,進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從密集的低矮棚戶區到一座座高層商住建筑拔地而起,標準化的基礎配套建設也在同步進行,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一座現代化海港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當前,港城各大項目建設齊頭并進,一批城市建設項目提前竣工,為這座城市增添一份新的舒適與便捷。海州御景園等新建口袋公園剛一交付,就迎來一批批前來休閑健身的居民。城市有機更新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
最近,港城城市更新取得了全新的成就。去年連云港市住建部門啟動城市更新體檢評估及“十四五”行動計劃編制,海州區塘巷片區等6個項目,成功申報年度省級城市更新試點項目,港城“海綿城市”試點項目成功通過省級驗收。
一個個城市更新數字十分亮眼,城市建設迎來了高質量大發展。
連云港連島景區濱海公路
連云港城市風光
航拍連云港連島港口風光
連云港風光
2023年全市共組織實施162個老舊小區改造,總數位列全省第三。同時,加快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全市累計開展加裝電梯共179部。全市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445套、基本建成1697套,超額完成任務。
而如果回看“十三五”期間的成績,城市建設的步伐同樣是又快又穩。“十三五”期間,全市完成棚戶區改造近12萬套。同時,整治危舊直管公房和城鎮危舊房51.6萬平方米,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20個,惠及11萬戶。
連云港大力推進美麗宜居海濱城市建設,初步塑造出了“藍灣百里”濱海特色風貌。第十二屆省園博會成功舉辦,全市還新改建大中型公園、口袋公園50個,建成一批綠脈、綠廊、綠道等高品質開放空間,并成功入選省級生態園林城市。
一長串抽象的數字背后,是市民居住條件的空前提升,是市民幸福指數的快速提高,體現了連云港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也凝聚著市住建部門和廣大建設者的心血和汗水。
連云港風光
今年,連云港市委、市政府對城市建設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廣大建設者必須加強城市設計,增強對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連續性管控,持續推進沿海特色風貌塑造,充分展示“山海連云、港城共生”的現代城市風貌。圍繞“樂享園林”打造活力空間、林蔭步道服務綠色出行,加快完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推進城市有機更新,開發建設連云新城、高鐵片區、東鹽河片區,提檔升級海州古城、連云老街,持續營造“整潔美”的人居環境。
站在新的起點,連云港市還將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推動建設便捷暢達、運行高效之城,將不斷優化城市路網體系,實施茅口水廠三期工程,改造老舊供水和燃氣管網,加快雨污分流管網改造,進一步強化智慧城市建設。全市住建系統將深入踐行“人民城市、有機更新”理念,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加快推動城市體檢,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推進爭先進位、高質量發展,實現“住有所居、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景。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楊文博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