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酒泉6月28日電 題:從212號到0號——記神舟十二號任務0號指揮員鄧小軍
奉青玲、王明艷、賈君葉
在我國神舟飛船發射測試指揮鏈條上,設置有200多個調度代號,0號指揮員是發射過程中發射場的最高調度員。從進入發射程序到點火,0號指揮員要下達上百個口令,對發射程序要爛熟于心。
成為0號指揮員,鄧小軍花了18年。
1980年,鄧小軍出生在四川省威遠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從小喜歡科幻、向往太空。大學畢業,他選擇了離家千里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他說,戈壁灘上,有獨一無二的事業——載人航天。
入職時,恰逢神舟五號任務。鄧小軍的第一個崗位是箭上一級操作手,代號212,直接跟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打交道。每次測試,他都要在火箭模擬點火后,手動發出火箭起飛信號。
進入崗位第3天,鄧小軍就上了入職第一堂教育課。因為操作人員的疏忽大意,將一級火箭一臺設備上控制系統的插頭連到了遙測系統上,導致加電測試時,發動機出現快速沖擊擺動。
航天無小事,毫發系成敗。自那之后,鄧小軍牢牢樹立“一次做對”的工作理念。從火箭頂部的儀器艙到尾段的發射臺,每一個地方的插頭,他都要去查看,去摸一下,才放心。
在天宮一號任務中,鄧小軍作為箭上指揮員,對箭上進行了分艙管理設計,設計了組織指揮文書體系以及管控模式,整合崗位,精簡人員,提高效率。這個模式應用到神舟八號等任務中,均發揮了良好效果。
從操作手到指揮員,從箭上操作到地面測試崗位,經過18年多崗位多型號多次任務的歷練,從無差錯的鄧小軍如愿以償,開始擔任載人航天任務的0號指揮員。
在普通人眼里,0號指揮員的高光時刻就是喊口令和數倒計時。可對鄧小軍來說,0號指揮員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平時計劃內流程化的工作,更在于發射前最關鍵時段的應急處置能力。
“這個是最關鍵的,也是要求最高的?!彼f。
去年的一次發射前6小時,火箭發動機艙里出現燃料滲漏,經過4個多小時的處理,問題仍沒有解決。眼看就要進入負一小時程序,任務各系統都在焦急等待著。
鄧小軍快速收集前后方處置情況,及時向指揮部提出決策建議,待問題處置有明確結論后迅速下令:“流程暫停?!?/p>
隨后,他果斷指揮火箭斷電,恢復整流罩空調保障。故障排除后,他又按照新發射窗口組織各系統重新進入應急發射流程。最終,火箭成功發射。
由于工作調動,鄧小軍一度離開航天崗位。2017年10月,他放棄職業成長路徑更寬的工作,義無反顧重回載人航天崗位上。
再次回到火箭旁,熟悉的味道讓鄧小軍激動不已?!澳阕叩酱翱诘臅r候,往那一站,就能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來自火箭一級發動機艙那種特殊的味道?!彼f,那種親人重逢般的美好感覺讓他終生難忘。
神舟十二號產品進場后,發射場的工作全面啟動,鄧小軍也開啟了沒日沒夜的忙碌模式。第一次擔任載人發射任務的0號指揮員,他既期盼又忐忑。他說:“不允許自己的崗位出現不完美,必須精心呵護。”
火箭轉到發射區之后,演練接踵而至。0號指揮員要協調的系統多、流程長。每天,鄧小軍都是第一個上崗,最后一個下崗。
“……5、4、3、2、1。起飛!”6月17日,在鄧小軍的口令聲中,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準時點火升空。
圓滿完成任務,鄧小軍如釋重負。但短暫的輕松過后,迎接他的又是新一輪的挑戰。他說:“后面任務會越來越多,測發領域還有很多吸引人的挑戰,有更多的發展和創新工作要去做,我還要帶領團隊再努力?!?/p>
責任編輯:孫遠進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