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社一行與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費春江會談
日前,《中國周刊》社新質生產力調研組來到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對該公司以新質生產力引領工程機械領域的全球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考察和調研。
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費春江先生介紹說,小松是一家業務遍及世界各地的全球化企業集團,主要產品有挖掘機、推土機等工程、礦山機械,以及壓力機、半導體光刻機用光源等產業機械。公司于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建廠生產,挖掘機市場需求規模從最初1萬余臺,到20、21年頂峰時接近30萬臺。
“產品制造和技術創新”是小松自創立之時起就始終堅持的核心理念。談到新質生產力,費春江先生說:“小松在行業內率先研發應用了康查士(Komtrax)系統,在20多年前就運用GPS和現代通信技術實現了遠程車輛信息管理,它不僅能夠為用戶提供設備的位置信息、工作小時數、設備故障信息、燃油消耗量等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的信息,還能夠提供節油和維護保養建議等方面的便利,幫助用戶實現設備的遠程管理。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共計有約近百萬臺的工程機械設備搭載了康查士系統?!?/span>
據了解,2008年,小松在礦山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這一年,小松的AHS(礦用卡車無人駕駛系統)技術在智利、澳大利亞的大型礦山成功實現商業化運用,與有人駕駛相比,AHS在裝車、搬運成本上可實現大幅改善,同時大幅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并在提高礦山作業的安全性以及生產效率上成效顯著,獲得了廣泛好評。目前,已在世界各地的眾多大型礦山得到了應用,累計總臺數超過700臺。
2015年,小松成功研發智能施工(Smart construction)技術并在日本等地開始了實用化應用。該技術采用無人機對施工現場進行3D測繪和數字化,再采用ICT工程機械進行施工,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實際現場與數字現場的數字孿生來實現施工的優化。智能施工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發達國家因勞動人口減少所帶來的熟練操作手短缺等課題,還有助于優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有效地降低施工現場的節能減排。
費春江先生還介紹了在山東投資的小松全球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逾百億元,定位為小松液壓挖掘機和零部件的全球供應生產工廠,全部投產后,將打造配送距離縮短、庫存最小化、零延誤的 “智能化、自動化、綠色化”的全球標桿工廠,實現整機和零部件綜合競爭力的大幅提升。該基地在小松全球零部件供給中占據重要位置,將成為小松的整機和零部件重要生產供應基地。
費春江向調研組介紹小松智能化生產車間的工件自動配送
“我理解的新質生產力,是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強調通過創新實現質的發展。從我們的設備制造來說,今后的方向是設備要減少碳排放,進行研發創新,向著電動化、智能化和無人化發展,今后在這一方面會是一個著眼點”,費春江說,“我們原來主要的研發力量一直在海外,從2023年開始,我們提出要在中國本地研發,甚至作為一個研發中心為全球客戶服務,目前研發人員已有七十人左右?!?/span>
調研組就該公司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工程機械行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情況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費春江表示,小松將進一步加強研發創新,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和產品,通過提升整體的競爭力,來更好地服務中國的客戶。
責任編輯:北山 校對:北山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