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國中心
上海德國中心是位于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的標志性建筑,是專為德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探路而建立的服務中心。德國中心不僅是中德經貿合作服務平臺,也是一個中德文化交流平臺,被譽為設在中國的“德國之家”,
2024年3月27日,中國周刊調研組在王雪銘社長的帶領下來到了上海德國中心,與上海德國中心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太倉德國中心董事會主席夏建安先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
夏建安是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獲得者,他注重中德文化交流,長期參與和協辦了“太倉啤酒節”等活動。他首創太倉德國中心“火鉗酒派對”,為在太倉的中德友人奉上獨具特色的文化盛宴。他經常作為搖滾樂隊的貝斯手,用音樂和激情拉近中德文化交流。
太倉德國中心
談到文化差異,夏建安是個“中國通”。“對比德國,中國有很多觀念是做大而全、大而強,能涉及到很多的領域,能做出完善的產品線和供應鏈。但是德國企業對待一些領域往往更加專注,希望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有縱深的發展,而不是橫向鋪開。所以這也是我常跟一些地方政府探討的文化差異。” 夏建安表示。
談到宏觀經濟,夏建安更像一位站位很高的經濟專家。夏建安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投資環境已經做得非常好,甚至面面俱到。對于全球來講,中國的投資環境非常具有競爭力。中國通過供需政策,做好商業模式,做好供需的平衡。無論是在華投資前景還是產品市場,在中國,消費者、銷售者都有一些共同的默契。只要有一個比較好的一個商業模式和更好的產品質量作為基礎,大家就有信心消費,會有更多消費預期”。
中國周刊調研與太倉德國中心董事會主席夏建安談
夏建安認為,跨國的貿易和投資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互通有無,一定要有差異化,中國有一些技術和產品可能在德國有一些發展的機會和前景,比如新型的電動車及其技術在德國是有市場的;互聯網和電子產品方面中國的發展在德國也有很多商業機會。而德國可以帶給中國一些職業化崗位上的技術教育和培訓。“我對中德兩國的未來合作充滿了極大的信心。德國在制造業方面的傳統優勢與中國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領域的優勢相結合,將為雙方提供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在中國,為中國,德國中心也將擔當起創新服務的重任,推動中德企業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合作,為中德人才培養、經貿往來搭建橋梁,為中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動能。”夏建安先生說。
責任編輯:北山 校對:北山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