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波長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黃勝
在我國精密光學元件、組件研發制造領域,有這樣一家企業,十幾年如一日,錨定“光學技術研發制造領跑者”目標,腳踏實地,篤行不怠,從一家籍籍無名的小企業,成功跨入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行列。這家企業就是南京波長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的不斷進步,使得近年來國內外業界、資本市場等對光電的關注度持續升溫。然而,十幾年前就把光電作為創業方向、奮斗目標,當時在很多人看來,尚顯無畏。彼時我國光電行業,不僅冷門,而且眾多關鍵核心技術都掌控在國外企業手中,從研發、設備到制造工藝等諸多環節都受制于人。
“從某種程度說,波長光電堪稱我國光電行業的‘元老級’企業,在這個領域,我們起步是比較早的。”南京波長光電董事長黃勝弟介紹,雖然知道光電創業路不平坦,但大家心懷希望,創業初衷甚至不乏浪漫色彩。“1666年,牛頓首次發現太陽光在三棱鏡下可以分解成七色光線,光也是一種電磁波,有特定波長,這個偉大發現為后來光學技術應用、推動世界科技文明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希望波長光電聚焦光學技術,像光譜一樣絢麗多彩,在更多領域應用覆蓋。”
白手起家,一切都是艱難的。資金少,規模小,特別是在技術上還不時遭遇國外同行的擠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礪積累,他們慢慢有了底氣。三年前的一天,國內一家知名廠家急需一款用于半導體加工的鏡頭,國外的技術已相當成熟,但面對中國企業的需求,不僅價格奇高,而且交貨期也比較長。這家企業的遭遇使南京波長光研發團隊電感同身受,便以敢于挑戰、不甘受制于人的決心和勇氣,開啟了半導體加工鏡頭的探索攻關之路。兩年多時間,歷經幾任設計師和研發人員連續奮斗,最終成功研制出高精度鏡頭。隨后波長光電乘勝追趕,上千種替代進口的高端應用鏡頭相繼問世,成功實現了此類鏡頭的國產化。
黃勝弟坦言,正是因為進入早,波長光電才得以搭上國內激光產業發展的快車,從而逐步形成并積累起了獨特的客戶優勢、研發優勢、市場網絡優勢,特別是在鍍膜、光學設計以及精密的光學測量等領域,形成了顯著的核心技術優勢。數十年的深耕細作,如今波長光電已經達到年產百萬套鏡頭的生產能力,覆蓋紫外、可見和近、中、遠紅外等不同波長范圍,除各類激光光學器件,還有各類紅外光學器件、光學儀器系統、光學設計軟件,同時還對外承接各類光、機、電、軟件系統開發。
黃勝弟對于選擇在南京創業,有著自己清醒而深刻的認知。他表示,南京有良好的光學產業基礎,可以制造全國一流的光學鏡片、鏡頭和光學儀器,而且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聞名遐邇,那里的天文儀器能看到深邃的太空。此外,南京有著豐富的專業人才,黃勝弟本人就曾在這里的一家全國歷史最長的光學廠工作了6年,在技術和專業熏陶中獲益匪淺。如今,波長光電已經形成以技術為主的核心團隊,聚集了激光、激光應用、光學設計、鍍膜等專業領域的一批專家精英。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波長光電可給客戶提供多品種小批量產品,幫助搶占市場先機。
多年的行而不輟、奮楫爭先,讓波長光電成功躋身高新技術企業行列,并被認定為“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手握51項有效專利,其中16項發明專利45項實用新型專利,軟著6項,主導編寫的《激光加工鏡頭》行業標準獲得工信部立項批準。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大提高了全體波長光電人的士氣和信心。
波長光電所獲榮譽
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正值5G廣泛應用、技術工業快速迭代的新時期,波長光電確立了更為長遠的目標、更為宏大的愿景。“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能做的事也很多。”黃勝弟坦言,這個領域的國際市場需求遠高于國內需求,但受制于種種因素,國際市場開拓成效不明顯。波長光電正在加快優化國際布局,通過投資國際化的隊伍彌補短板,進一步向國際市場拓展。
責任編輯:游洋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