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外景
2022年,蘇州奧智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智”)入選工信部的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作為一家創業二十年的企業,奧智在發展歷程中秉持“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的信念,始終致力于讓銅鋁管棒材設備生產更簡單、更輕松、更容易。榮獲“專精特新”稱號,是奧智踐行信念最好的佐證。奧智地處太倉市高新區,遠遠望去,紅色的廠房掩映在綠樹之中,顯得生機勃勃。走進廠房可以看到生產環境干凈整潔、井然有序,隨處可見的企業文化令人耳目一新。奧智強調有序,“二十年前創業,首先想到的企業名就是英文的IN-ORDER,可以說是先有IN-ORDER,后有奧智”。董事長閆瑞談到命名初衷如是說:“IN-ORDER就是萬物有序,奧智要做成一家有序的公司。”二十年前,幾個技術人員白手起家,回憶起當年起步階段,他們充滿感恩。“落地蘇州太倉有偶然,也有必然。太倉的營商環境與人文環境非常適合技術團隊創業”。二十載風雨,奧智一步一個腳印,從追趕到局部領先到全面超越,極大提高了中國銅鋁管棒材高端加工行業的技術水平,為中國精密管材加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如今,奧智的產品已由單一裝備擴展到含自動化工廠、生產管理信息化產品在內的14大類產品序列,裝備產品行銷全球近20個主要工業國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整機裝備以產品精良和性能卓越的口碑,享譽全球銅管和鋁管加工行業。奧智先后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高新技術企業、首批江蘇省高成長型企業、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示范企業等資質。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稱號,是奧智最新的里程碑。奧智的專,有專注的“專”,有鉆研的“鉆”。閆瑞回憶自己年輕時成長經歷對自己的影響,那時候祖母總是說,“錐子放口袋里,一定會自己鉆出來的”。這一“鉆”,鉆出了奧智產品研發、質量的標準。奧智人二十年如一日,用鉆研的態度,專注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當前,奧智擁有一支專業齊備、訓練有素的研發隊伍,與東南大學聯合成立了“江蘇省銅管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研究生工作站,近三年每年用于研發的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在6%-9%。截至2022年6月,該公司擁有已授權專利76 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64項,在申請專利30項。公司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火炬計劃、市級科研計劃,多項成果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新產品,其中“金屬履帶式連續拉拔機”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其自主研發的產品有:金屬履帶式連續拉拔機、高速盤拉機、管材復繞機、軟態管收卷機組、矯直切割機、在線退火機組、高效內螺紋機組等9大類17種規格新產品。“我們不是做產品”,閆瑞這樣談論自己的產品觀:“我們是要打造作品”。奧智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有一行醒目的大字“打造傳世作品”,這已經深深烙印在奧智人的心頭。質量標準年年提高,這種提高是內驅式的提高,而不是市場壓力下的傳導。奧智流傳著這樣的習慣用語:“不以滿足客戶期望為目標,以超越客戶期望為己任。奧智都是一家“有特色”的企業。奧智尊重質量,按照ISO標準建立、實施和保持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另一方面,奧智還有自己獨特的ISO特質:IN-SMILE-ORDER。在奧智工作的人,通常面帶微笑,顯露一種舒展的狀態,時常感染著奧智的合作伙伴們。曾有客戶感慨,在奧智考察時,路過的員工對自己會心一笑,這份自然而然的表露,給客戶留下持續、深刻的印象。一家企業真正的特色,往往是難以一言概之的企業文化,也往往在最微不足道的細節里表現出來。以“有用的人為本”,是奧智人力資源發展的綱領,而在對“有用的人”的描述上,奧智有非常清晰的定義。“有用的人”,首先是人格上的平等。閆瑞在分享中多次講到,遇到問題,先回到“人”的角度。“人是目的,不是手段”,這是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管理最底層的問題,奧智的管理團隊,堅持在本質上探索。如同他們在企業手冊上開篇就寫到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IN-ORDER”。管理不是管死人,而是要激發人性中高貴的部分,這是公司管理團隊的核心共識。“輕松自緊張中取,自在于責任中來”,這是閆瑞對于人如何真正得到輕松、快樂的探索結果,是做到如何讓公司同仁笑得起來(SMILE)的實踐答案。

談到創新,閆瑞坦言,創新是所有能夠活下去的企業都要具備的特征,并不是一家或幾家企業特有的品質,就和人活著要呼吸一樣,企業發展就必須創新。但是面向未來,要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必須依循企業管理的規則,借助更廣泛知識、技術、資源的鏈接。在此背景下,作為公司機械、電氣,兩大支柱之一的電氣事業部,通過與西門子的戰略合作,力爭打造更“精”的運營能力,更“新”的發展模式,全面升級產品端核心競爭力。電氣事業部總經理朱春榮分享了對于“精”的三個層次的實踐。首當其沖的“精”是“精確”。奧智電柜設計已建立了龐大的標準化庫文件,保證了電柜設計不但遵照最高標準,而且實現零差錯。在生產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全流程的工藝、質量管理體系:以全球最高質量的標準開展生產活動,執行全球最高標準的安全保護和抗干擾標準。第二個“精”是“精細”。精細的核心是信息流的完整把控。包括物料追溯、生產計劃排程、計劃執行狀態監控、過程質量控制在內的生產全流程要素都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以控制柜的過程管理為例,電柜生產實現了全流程從手工記錄到掃碼自動生成數據。現在公司能隨時導出各個控制柜的數據,給持續優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第三個“精”是“精益”。面向自動化集成電柜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波動大的特性,奧智在西門子咨詢團隊的指導下,建立了先進的精益生產模式,提升了精益管理水平。目前單套控制系統從進入車間生產到發貨,制造周期縮短了一半。電氣事業部基于三“精”的管理實踐,是奧智公司在“精”字上的一個體現,也是奧智面向新的智能制造目標,全方位升級的序幕。不間斷地創新、持續提高產品質量和追求精品是奧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的法寶。奧智立足于面向未來無人工廠的技術質量創新,管理方式創新,同時也進一步強化外部戰略資源的整合能力,通過商業模式突破,進一步落實“技術、管理、模式”三位一體的創新范式。以與西門子戰略合作為例,奧智電氣事業部通過與西門子ICP的全方位合作,從設計、工藝、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扎實的成果。設計方面,以“設計改變”驅動生產流程改進、提高了生產的規范性,通過前部設計端的品質提升直接帶動后部生產效率的提高,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工藝方面,從裝配到接線全面提升了工藝標準,細致到彈簧墊圈的加裝、毛刺的去除、力矩的足量等;更有工具管理標準、設備檢測保養的明確要求。信息化方面,通過電柜管家MES應用平臺,實現物料掃碼,自動生成單臺電柜的元器件缺件數據等關鍵落地功能,顯著提升生產管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雙方提供有益于彼此團隊成長的平臺,工程師之間無縫交流,實現了合作、共融的新型伙伴關系。至今,奧智還是中國大陸唯一的非西門子直營的賦能及展示工廠。

電氣生產車間

電柜作業現場
未來可期
2021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這是“專精特新”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一家以創新立足的技術公司,奧智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榮譽,亦是新的起點。奧智以“創國際品牌,筑百年基業”作為目標,這既是創業者的愿景,也是整個團隊的前行指引。面向未來,奧智將昂首闊步,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專精特新”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譜寫品牌的嶄新篇章。(文/李莉)
責任編輯:游洋 校對: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