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市中醫醫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衛市中醫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精神,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抓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以黨建引領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近年來,中衛市中醫院推動分級診療制度落實,有效落實對口支援工作,共安排84名專業技術人員到彭陽縣中醫院、沙坡頭區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對口支援。截至目前,診療8000余人次,開展學術講座40余次,業務培訓20余次,疑難病例討論10余次,業務查房10余次,健康宣教15次,開展新技術新業務6項,健康體檢2000余人次。
與此同時,中衛市中醫院與各個鄉鎮衛生院實現了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的相互轉診,2022年至2023年共雙向轉診488人,提高了患者滿意度,為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打下良好基礎。
此外,中醫院還全面推進醫療資源共享,牽頭成立了中衛市中醫專科聯盟,召開第一次聯盟理事會議,舉辦專科聯盟學術交流活動5場。籌辦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工作啟動儀式,掛牌成立中衛市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并邀請全國名中醫組織召開學術會議,在中衛市沙坡頭區文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迎水橋衛生院開展6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作。
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方面,中衛市中醫院以加強專科建設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使醫院內涵建設不斷強化。建成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2個、自治區級中醫重點(優勢)專科3個、京寧合作重點中醫專科3個、市級重點中醫專科5個,以建立內結外聯發展格局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脾胃病科已通過自治區級重點專科評審專家組驗收,專科建設的有序推進,進一步帶動了醫院醫療業務的快速發展,醫療服務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近年來,中衛市中醫院成功加入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醫聯體、國家區域中醫(內分泌)診療中心聯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戰略聯盟等各類組織機構。建立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郭維琴名醫傳承工作站中衛分站及國醫大師李佃貴學術傳承工作室,確立了“京寧合作中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引進漳州市中醫院骨科專家團隊10人開展對口支援。結對幫扶期間,拓展新技術新業務11項,顯著帶動多項技術實現“0”突破。
在醫科研發方面,中衛市中醫院強化自主研發能力,研發《益胃活絡合劑》《小兒濕疹洗液》《祛毒熏洗顆粒》3種特色院內中藥制劑。治未病科自主研發慢性病調理膏方、藥膳等7個系列150余種產品等中藥養生保健產品,中醫藥治療及養生保健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完成科研課題10項,舉辦區級、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106項。創建了臨床技能實訓中心,成立8個教研室,成為甘肅中醫藥大學、寧夏醫科大學教學實習醫院,醫院教學科研能力逐步提高,使醫院成為融“醫、教、研”結合一體化發展的三級中醫醫院。
推動重點項目落地
在重點項目建設方面,中衛市中醫院成立了工作專班,召開專題研討會議,制定項目資金實施計劃等具體實施措施,按照時間節點認真推進項目建設進程,醫院涉及的醫療服務收入占公立醫院醫療收入、公立醫院門診次均費用增幅、公立醫院薪酬中穩定收入的比例等10個監測指標,已完成7個,完成率達70%。積極推進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針灸科)等6個示范項目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工作落地見效,并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效果。
中衛市中醫院以互聯網+醫療健康試點單位為依托,推動“中衛市智能調配煎藥配送中心”運營,開展線上、線下診療,實現了取煎藥全自動化,做到送藥上門,下一步爭取打造成全區智慧煎配送示范中心。醫院積極爭取并被確立為國家第二批安寧療護試點,成立安寧療護中心,完成安寧療護中心病區改造,中心占地面積由800平方米升級改造至3000平方米。該中心成立以來,開展全身水療300余人次,局部沙療3562人次,場效應骨質疏松治療1000余人次,音樂治療900余人次,芳香治療350人次,臨床療效明顯。
加強人才建設
在人才建設方面,中衛市中醫院引進郭維琴等名醫工作站專家團隊、引進漳州市中醫醫院專家駐院幫扶、引進外援專家作為中衛市特聘專家、招聘引進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引進培養碩士研究生25名,柔性引進專家14人,引進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常占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哈春芳等專家團隊3個。以高層次人才引進驅動醫院專業技術隊伍的內核爆發力,全面提升隊伍的執業素養。
在骨干培養方面,積極推薦青年后備骨干人才和全國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中衛市中醫院先后選派40余名業務骨干到北京、福建等地進修學習,截至目前,培養全國中醫藥優秀骨干人才等共計30余人,醫務人員履職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人才隊伍建設普及方面,中衛市中醫醫院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借助“京寧、閩寧合作”等平臺,依據醫院業務發展方向,對醫務人員開展普及或個案培訓工作,整體提升執業服務能力。開展專題培訓講座20余場次,參加人員共計8000余人次。
在薪酬制度方面,中衛市中醫院參照在編人員崗位工資、薪級工資調整標準,對416名備案人員工資進行了調整,調整后年增資額達90余萬元;對聘任到專業技術崗位十二級、十三級的100余名備案人員,參照在編人員進行崗位晉級,年增資額達24萬余元,穩定了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醫院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建設互聯網智慧醫院
中衛市中醫院以“互聯網+”為引領,建設互聯網智慧醫院,完善建立了醫院基礎信息(HIS)、LIS、PACS系統及結構化電子病歷(EMR)、智能輔助診斷、智能給藥等信息化管理系統,拓展了極具中醫特色的康復管理、中醫臨床智能輔助支持等系統。目前,醫院電子病歷達到4級水平,預約掛號率達89.4%,門診病人預約檢查率98.7%,住院患者預約檢查率100%。
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拓展醫療服務空間。中衛市中醫醫院搭建了醫院與常樂、柔遠等基層單位遠程醫療協作的聯合云門診,現已接入寧夏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實現上下級醫療機構診療互聯互通。開通自助掛號繳費、診間結算、智能藥柜、智慧藥房、機器人智能導診、智能轉診等信息化服務。在區內率先開通實施自助機醫保統籌報銷等自助服務功能,構建“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走路”服務模式,方便患者就醫。中衛市中醫院現預約就診率達84.3%,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評為全國改善醫療服務“預約診療制度”先進典型醫院。
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在重點醫院創建方面,中衛市中醫醫院及時召開創建啟動會,成立等級評審領導小組,制定《中衛市中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五定方案》,與各科室簽訂目標責任書,將責任層層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科室、每個崗位、每個職工,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
此外,中衛市中醫院先后邀請寧夏醫科大總院、自治區中醫院專家組(綜合組、中醫組)各2次,對醫院三甲評審工作進行全面督導評估、考核指導。針對專家組評估梳理出的596條(綜合336條、中醫260條)問題及建議,分析討論其原因,制定具體整改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并限時完成整改工作。
2023年9月1日,國家組織的評審專家對醫院的黨建、管理、醫療、護理等11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考核。根據醫院記錄員匯總情況,專家組對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的決心表示肯定,尤其是對全院干部職工加班加點的態度和對評審的準備工作予以高度贊揚。對近些年來的各項“創三甲”工作及具體措施表示認可,尤其是在發揮中醫藥特色、提升中醫藥診療水平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予以表揚。(作者系中衛市中醫院院長)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楊文博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