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咨詢院)和芬蘭瓦薩大學(以下簡稱瓦薩大學)主辦,雙方共建的“中芬科技與創新合作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中芬論壇在京舉行。來自政府、研究機構、企業的近80位中外代表參加會議。本次論壇主題為“創新促進可持續轉型:商業、政策和教育”,旨在為中芬兩國,乃至中國和北歐地區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員、教育專家和商界領袖提供高端交流平臺,從政策、商業和教育的角度討論可持續轉型的創新戰略。
戰略咨詢院院長潘教峰致辭
戰略咨詢院院長潘教峰在致辭中指出,2017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芬蘭,推動雙邊關系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戰略咨詢院與瓦薩大學于2017年共建了“中芬科技與創新合作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兩國乃至全球共同面臨的科技創新和戰略方面的重大問題,提出科學建議,并于2018年在芬蘭瓦薩市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芬論壇”,討論了能源轉型戰略與政策問題。可持續轉型是一項全球性挑戰,涉及對不同部門、資源、知識和政策的整合,是一項共性、長期,需要互動和借鑒的歷史性任務。中國和芬蘭在科技創新和可持續轉型方面面臨著許多相似的挑戰,也有許多共同的利益,為此本屆論壇將聚焦創新與可持續轉型頂層設計和關鍵領域,匯集兩國專家學者的智慧,提出應對挑戰的解決方案。
??? ? ?芬蘭駐中國大使JarnoSyrj?l?致辭
芬蘭駐華大使JarnoSyrj?l?在致辭中說,中國和芬蘭自1950年正式建交以來,兩國從能源到冬季運動等領域開展了豐富的合作,歷史悠久。芬蘭獨立100多年來,從一個貧窮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推動因素。全球化和智能化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各國將其教育能力提高到新的高度。芬蘭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與中國開展了廣泛合作,重點是可再生能源、廢棄物管理和智能電網等。這些合作是建設未來智慧城市、確保智慧生活的關鍵。他強調,可持續轉型帶來的挑戰“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共同的”,但在這一轉變中,中國的地位尤為關鍵。他表示,很高興看到中國在全球舞臺上發揮積極作用,并正在采取下一步行動,尋找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
瓦薩大學校長JariKuusisto致辭
芬蘭瓦薩大學校長JariKuusisto在致辭中表示,瓦薩是北歐的能源中心,是許多國際能源公司以及1600多家致力于可持續能源的中小型公司的所在地。他希望中國和芬蘭能夠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教育等共同挑戰方面開展更多合作,也希望雙方更多地致力于政策和發展策略的分析。他相信,中芬在這些領域有著共同的利益,這是未來合作的堅實基礎。
本次論壇設置了“創新政策與可持續轉型”“創新系統與智慧能源”“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教育”三個主題報告環節,由戰略咨詢院對外合作交流處處長郭劍鋒研究員主持。
顧淑林與EijaTynkkynen回答現場提問
在“創新政策與可持續轉型”環節,芬蘭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EijaTynkkynen介紹了芬蘭在垃圾分類處理、塑料產業的發展經驗和取得的成績。戰略咨詢院顧淑林研究員從創新路徑、政策重心討論了中國轉型面臨的雙重含義,并提出了未來中國可持續轉型面臨的創新政策挑戰。
張希良與David Zhao回答現場提問
在“創新系統與智慧能源”環節,清華大學張希良教授認為中國的能源一直在轉型,能源轉型不是自發形成的,更需要政策和戰略的外部推動。中國節能減排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來自芬蘭The Switch能源公司的發言人David Zhao介紹了企業的核心產品和靈活先進的工作方式。
HanneleNiemi與陳敏回答現場提問
在“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教育”環節,來自赫爾辛基大學的HanneleNiemi教授指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查,目前受地域及經濟收入影響,基礎教育覆蓋率差異巨大,如何用教育去應對更多的社會挑戰,是一個多維度、跨學科、多層級的系統問題。
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助理院長陳敏在介紹技術如何促進可持續教育和提高教育效率時表示,“AI教室”的出現,能夠從語音、文本和動作姿態等方面全方位捕捉數據,給每個學生精準畫像,從而使課堂效率提升20%以上而借助智能化輔助教學平臺“教研云”,日常一兩小時的課件制作環節縮短至10分鐘,大大提高了老師的備課效率。未來,技術在提高教育效率,實現教育公平、均衡方面將大有可為。
戰略咨詢院副院長張鳳,特聘研究員宋大偉、趙路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研究人員出席了本次活動。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趙洋 校對:楊文博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