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當前位置:文化人物 > 

全國人大代表屠紅燕: 培育新質生產力 推動紡織產業綠色化發展

發布時間:2024-03-27 14:57:33|作者:王雪銘 侯智勇

e7866331b4e64efbaacebd43e46e610.jpg

屠紅燕 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萬事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屠紅燕今年圍繞絲綢紡織行業方面提交了多份建議,就如何推動行業綠色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建言獻策,致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歷史經典產業守正創新


歷史經典產業,如絲綢、茶葉、中藥、黃酒、文房四寶、工藝美術等,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具象標識,也是賡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促進國際交流的重要載體。凝聚著傳統文化與技藝的絲綢,如何織出新意?在屠紅燕看來,一條絲綢里有著大文章,歷史經典產業在新時代也需要新質生產力為之注入活力。


屠紅燕認為,當前歷史經典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在這個最需要“守正創新”的領域,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如何做深做透歷史經典產業守正創新這篇大文章,是擺放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在調研時屠紅燕發現,以絲綢產業為例,在“供”的方面,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繭絲綢生產國與出口國,生絲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75%,出口至今還是以生絲、真絲綢緞等原料半成品以及中低檔產品為主,賣的依然是以附加值最低的初級原料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處于產業價值鏈最末端,賺取最微薄的利潤。同樣是一條絲綢領帶,意大利制造的創匯率是我們同類產品的10倍以上;同樣一條絲巾,貼上國際品牌就能賣到4500元,貼上中國品牌,最多賣到1500元,中間這3000元的差距就是品牌附加值。


微信圖片_20240307180845.jpg

萬事利絲綢展示


在“產”的方面,目前我國絲綢行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鳳毛麟角,受到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局限,無力進行大規模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擺脫不了傳統的、效率低下的傳統生產模式,有的甚至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在“銷”的方面,多數企業雖然捧著歷史的“金飯碗”,卻拿不出時尚化、個性化、定制化的經典產品。由于缺乏對客戶情緒價值的深入研究,缺乏對新消費趨勢的深刻洞察,缺乏與當代消費群體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的有效溝通,從而導致絲綢行業企業普遍缺少市場競爭力,導致產業逐漸萎縮。


對此,屠紅燕建議:首先,用新質生產力理論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塑造歷史經典產業文化驅動新生態。相關部門應大力引導宣傳弘揚在歷史經典產業中涌現出來的企業家精神,同時,在產業轉型、融合深化、品牌塑造、機制創新上持續發力,助力歷史經典產業打造一批業態“爆款”,以及有強大牽引力和輻射力的歷史經典產業新IP。


其次,以數字化為抓手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開歷史經典產業轉型升級新局面。“數字化是歷史經典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相關部門應積極鼓勵支持專業服務機構和服務商,幫扶眾多中小型企業實現大規模數字化改造,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加大歷史經典產業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建設,推動支持龍頭企業和院校、科研機構共同培養人才,讓傳統企業有更多創新人才儲備。


與此同時建立歷史經典文化產銷一體新模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為歷史經典產業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因此,相關部門應充分引導產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以數智力量構建設計創意美學模型,賦予傳統經典產業發展生命力。


促進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近年來,紡織行業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和各項政策要求,全面深入推進標準制定、人才培養、試點示范建設、服務平臺建設等各項工作,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


關于如何推動紡織產業綠色發展,屠紅燕表示,我國每年紡織印染廢水的排放約為20億噸,相當于150個西湖的水量,但是萬事利無水印花新技術,能耗大幅減少,在工廠制造過程中基本實現了零污水排放。


微信截圖_20240307180602.png

亞運火炬手屠紅燕


微信截圖_20240307180544.png

萬事利集團


此外,屠紅燕介紹,在杭州亞運會期間,浙江絲綢展示了從現場設計到生產再到成品交付僅需2小時的驚人效率,而且全程無污水排放,這背后得益于一臺集噴印、后整理等全工藝流程于一體的無水印染一體機。


“一體機”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生產模式:在空間上,以前辦一個印染廠至少需要5000平米,現在只需要50平米,印染設備在門店甚至辦公室就可以擺放;在效率上,以前印染面料起碼要500米起步且工期至少半個月,現在1米面料就可以下單,2小時就能拿到成品,給“先銷后產”、解決紡織服裝行業的庫存痛點提供了可能。


屠紅燕認為,無水印染技術和無水印染一體機,對于紡織印染行業帶來的顛覆性變革是全方位的,涉及生產模式、綠色節能、智能化、產業鏈和消費市場等多方面。這樣的新技術推廣單靠企業力量遠遠不夠,需要通過政企合力賦能,做到“研發”與“推廣”并舉。


屠紅燕建議有關部門能像支持新能源產業一樣支持無水印染技術和無水印染一體機等紡織行業綠色化高新科技的推廣,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服務、產業規劃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同時,加大對無水印花示范工廠建設的配套政策扶持,加快紡織印染行業綠色化轉型。


屠紅燕希望由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推動支持相關行業龍頭企業與相關高職院校共同培養人才,讓傳統企業有更多創新人才儲備。如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的同時,將學生定向培養成印染工程師,實現一畢業就成為工程師的可能。高校解決了學生就業,企業解決了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和培養,學生加快了從工人到工程師的身份轉化,提升待遇后更能吸引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傳統制造業和實體經濟一線。


然后,政府要及時制定適應新技術新模式的市場準入標準。如印染行業傳統的環評標準已經不適用于現階段數字化印染新技術的應用場景以及運營模式,不能以傳統印染工廠的環評標準以及要求來“一刀切”,要以新標準、新方法、新條件重新認定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升級當中誕生的綠色新指標,從而賦能紡織行業進一步加快綠色化進程。


除此之外,屠紅燕期待盡快制定面向紡織企業減少碳排放的激勵政策。面對“3060”雙碳目標,建議政府對紡織行業企業制定減少碳排放相關指標以及配套的激勵政策,通過稅收優惠、重點項目立項、先進技術評選、重點應用推廣等措施激發行業綠色相關技術的研究應用以及推廣。


支持建設國家級AIGC創新平臺


當前,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技實力的競技場,成為各國角逐和占領科技制高點的關鍵一招。


在屠紅燕看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落地,尤其是進入千百個細分領域,往往是靠行業針對性、實用性更強的中小模型。


以絲綢紡織行業應用AIGC打造出了全球首款花型設計模型為例,該模型深度學習了全球數百位頂尖藝術家上萬幅的美學作品,并從海量數據中抓取美的規律,首創解構出了“美的數字化模型”,同時還集合了50萬花型數據庫,300多種AI圖像算法,可以為全世界80億人每人設計10萬條絲巾且不重樣。


從絲綢紡織人工智能花型設計模型所發揮的應用效果來看,鼓勵各行業打造專屬垂直類AIGC平臺,開發細分領域專業模型等應用場景,是中國特色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落腳點,是真正惠及各行各業、實現產業升級的新質生產力。


面向絲綢紡織行業,由于行業企業多為中小型規模,在數字化升級、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發等方面需要強有力的創新平臺作為支撐。對此,屠紅燕建議支持絲綢紡織行業建設國家級AIGC創新平臺,賦能行業在垂直細分領域模型建設等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高效開發與快速落地,并以此為試點,成功經驗向其他行業推廣。


政府引導,龍頭企業主導。屠紅燕建議政府將創新平臺的建設運營主導權更多地向行業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開放,發揮其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同時,建議政府出臺專項政策,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國家級AIGC創新平臺,研發高質量細分領域模型的同時,推動已成熟的人工智能應用新場景、新技術快速在本行業落地。


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高層次科技研發人才“招不進”“留不住”一直是傳統行業的痛點。屠紅燕建議政府將企業主導的創新平臺與高水平國家級實驗室、科學院等進行研發資源的打通,產學研一體化,促進人才的流通與培養。建議政府通過優惠政策等措施,幫助行業企業精準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