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藝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以反映時代精神為神圣使命”。中國美術家協會充分認識到肩上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站在歷史的高度、時代的前沿,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將藝術生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引導推動美術創作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謳歌時代精神,描繪時代精神圖譜,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思想精神的正能量,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
“近年來,中國美協堅持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的中心任務,圍繞中心任務開展主題創作,取得了一批有目共睹的優秀成果”。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徐里在接受《中國周刊》采訪時表示,“在新時代,中國美協要圍繞大局、彰顯時代,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守正創新,集中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新時代美術精品力作,不斷開創中國美術事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聚焦大局 關注重大主題創作
《中國周刊》:反映時代精神是文藝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文藝創作的審美追求。近年來,中國美協突出時代主題,緊跟時代步伐,組織了一系列重大題材創作,取得哪些成果?
中國美協作為黨中央聯系全國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始終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時代大局來深耕美術創作,這是最重大的使命和最光榮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美協清醒地認識到,在聚焦中心、服務大局組織美術創作上,已經迎來了新時代的美好春天。
曲水通幽
中國美協這幾年組織重大主題美術創作包括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大主題雕塑、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重大美術創作工程。中國美協突出時代主題,緊跟時代步伐,先后圍繞抗戰勝利70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建軍9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多彩世界與命運共同體、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主題開展美術創作,精心描繪新時代精神圖譜,充分展示中國面貌、中國風格、中國精神,把優秀作品奉獻給人民,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努力樹起新時代中國美術創作的風向標。
中國美協組織了多個規模宏大的項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工程”,有30多個省區市美協、近3000名作者參與;“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也歷經5年,涉及147件巨幅作品、5000個歷史題材選題的遴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歷經兩年,涉及13個展區、數萬件作品;第八屆北京國際雙年展歷經兩年,涉及150多個國家的5000多名中外作者、600多件入選作品;“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歷經半年,涉及抗疫期間全國征稿75147件。這些重大主題美術創作工程和項目的順利實施,充分體現了從組織者到創作者,在不同層面的付出。
精品意識 勇攀美術創作高峰
《中國周刊》:近年來,中國美協以重大主題創作為抓手,致力于創作精品。美術工作者如何創作出新時代的精品?中國美協如何實現美術創作從“高原”向“高峰”的跨越式邁進?
徐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凡是傳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篤定恒心、傾注心血的作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美協注意糾正和克服美術創作上不同程度存在的有數量缺質量、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心態浮躁粗制濫造等不良傾向和問題,把創作生產優秀美術精品作為中心環節來抓,以一系列重大主題美術創作為牽引和抓手,努力實現中國美術創作從“高原”向“高峰”的跨越和邁進。充分發揮專家作用。每個重大主題創作,組委會都專門成立創作指導委員會,聘請中國美協名譽主席、主席團成員、顧問、各專業藝術委員會主任等知名美術家擔任創作指導委員會委員,特別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重大主題雕塑創作中,還吸收黨史專家、軍史專家為創作指導委員會委員。咬定目標反復打磨。能不能出精品,關鍵在于主創團隊的執著追求和藝術定力。據初步統計,重大主題雕塑從當初的小稿到目前的翻模稿,每個主創團隊都歷經2年半多時間以及近20次比較大的調整修改,有的學院領導帶隊直接吃住在雕塑廠房;“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美術工程”的大部分作品,也歷經2年半多、近10次比較大的調整修改,240多個選題歷經3年半由黨史專家不斷調整完善。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為幾個重大主題創作,精心、反復、大量地做了從選題到美術創作素材的“翻譯解讀”工作,為創作精品提供有力保障。
導向引領 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周刊》: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中國美協嚴把文藝創作導向,著力抓好重點題材文藝精品創作,推出一批聚焦現實、表現“中國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體現時代特色的力作。美術創作如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引領?
峰高氣清
徐里:中國美協深刻認識到,自改革開放后,美術界的創作導向在文藝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受到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美協積極引導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克服市場經濟中消極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糾正書寫人民、關注群眾不夠的導向問題。中國美協堅持踐行守正創新,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導向。引導畫家通過深度參與重大主題創作,激發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熱情,幫助他們植入守正創新的觀念,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樹立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理念。參加“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題美術創作的300多位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為了畫好形神兼備的作品,他們都深入到所畫人物和發生事件所在企業、鄉村、邊海防、抗疫一線等單位等進行體驗生活、挖掘素材。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戴政生、黃靜,先后用2年半時間到全國8個省市、行程13000多公里,在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拍攝、整理圖片上萬張,為畫好“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黨史題材作品收集第一手材料。
人才鍛造 磨礪中收獲成長
《中國周刊》:“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如何在創作實踐中加強美術人才的培養?
徐里:加強優秀美術人才培養,必須注重在重大創作工程中磨礪提高。中國美協欣喜地看到,在完成幾個重大主題創作、獲得一批優秀美術作品的同時,也培養鍛煉了一批優秀美術人才,幫助一些單位較好地解決了重大主題創作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在近幾年組織的幾個重大主題美術作品創作中,中國美協都組織以美協主席團成員、顧問、專業學術帶頭人等著名美術家深入畫家工作室,邊審稿邊傳授創作方法與技能,特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中,工程辦公室先后組織30多名專家組成員歷經半年、赴全國十多個省區市200多個畫家工作室進行多輪審稿和幫帶。集體的智慧是強大的,經過指點,無論是新老畫家都有“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頓悟、啟發和收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許多畫家體會到,要成為一名堪當重大主題創作的畫家,不能僅靠書本學習和聽人授課,必須到重大主題創作的實戰中去學、思、悟、踐、行。
中國美協還專門成立了國家重大題材創作藝術委員會,發現、培養、推介新文藝群體美術家,吸納藝術影響力比較大的美術家為會員,為他們搭平臺、建渠道、推作品等。
牢記使命 凝聚力量再出發
《中國周刊》:中國美協的發展目標和規劃是什么?
秋 韻
徐里:中國美協將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著眼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體現文化藝術審美功能和精神培育引領功能相統一,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中國美協將繼續總結成功經驗,進一步加強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用美術作品凝聚起新時代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孫遠進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