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府店村社區服務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近年來,南府店村社區積極適應發展新形勢,搶抓發展新機遇,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房地產開發、商業、生態旅游三大業態,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行走在伊川縣城中心,看到商貿社區、4A景區,看到鱗次櫛比的樓宇、繁榮熱鬧的超市、安居樂業的居民、比肩接踵的游客。很多人會發出疑問:這里是城市中的村莊,還是村莊中的城市?
青少年訓練營
新南府店夜景
作為伊川縣的城中村,南府店曾經是出了名的貧困村,自2001年以來,他們在建設小康村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突破瓶頸艱難起步,使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公共積累逐年增加,居民錢袋子越來越鼓,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近日,筆者一行來到河南省伊川縣,實地探訪了南府店村社區奮力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南府店人為我們揭開了這個村子的成功密碼,如果把南府店的成功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行”。“行”在河南話中是“中”“很好”的意思。
“行”在黨建
黨建引領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創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障。多年來,南府店始終堅持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建強基層黨組織,轉化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行動優勢,把群眾受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集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動力,推動了村集體經濟多渠道、多層次發展,實現了集體經濟“活水長流”、健康發展,全面提升了當地群眾的幸福感。
南府店金茂大酒店
南府店新民居
1980年和1983年,南府店黨支部先后升格為黨總支部、黨委會,黨的組織建設日臻完善。至2022年末,南府店黨委共有黨員267人,下設黨支部6個。黨委班子由9名成員組成,他們分別在村黨委、村委會、集團公司、股份公司等單位任職或交叉兼職,擔當重任。南府店工會、婦聯、共青團、民兵、治保、計生協會等群眾團體和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組織健全,并從各自的職能出發,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為南府店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黨委的帶領下,南府店堅持發展集體經濟,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嚴格按照黨中央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講奉獻,發揚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廉潔奉公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貫徹從嚴治黨和黨要管黨的方針,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并取得扎實有效的成果。村民紛紛稱贊南府店村黨委精于干事,勇于開拓,是大家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主心骨和鮮紅的旗幟。
“行”在地利
南府店,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城關街道下屬的一個行政村,它坐落在縣中心城區的重要位置,是伊川縣政治、經濟、文化高地,被評為全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規范化社區、洛陽市文明社區。
南府店文化活動中心
南府店黨史館
南府店黨群活動中心乒兵球館
南府店黨群活動中心籃球館
南府店對外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洛欒高速公路、二廣高速、寧洛高速、新伊高速出入口近在咫尺,即將建設的呼南高鐵伊川站與其毗鄰。距洛陽龍門高鐵站大約25分鐘車程,距洛陽北郊機場40分鐘車程,距新鄭國際機場一個多小時車程,城市公交車直達洛陽。
明朝之前,南府店名為孟家莊,位于嵩洛大道邊上。明朝時,洛陽城為河南府駐地。當時,官員車馬,商旅百姓,由河南府下嵩欒,到孟家莊需要走一天路程;或由嵩欒北上河南府,到孟家莊后,也需要走一天路程,因此,常在孟家莊歇息住店。時間長了,人們就稱孟家莊為“府南老店”,后來,把“府南老店”緊縮,稱為“府店”。久而久之。孟家莊的名字被府店所替代,孟家莊就成了府店村。
“行”在物豐
南府店村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伊河川以黏土為主,其余則為單一的沙壤土,是有名的魚米之鄉、物阜寶地。這里年平均氣溫14.4℃,年降水量659 毫米,年平均霜期 155 天,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村域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境內地形地貌唯有村西的荊山主峰高260米,其余均平坦布展。南府店共有村(居)民1771 戶,8000 余人。2022年末,南府店村擁有公共積累近百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包括股權分紅)3.3萬元,南府店村的綜合實力在全國村級經濟中居領先地位,提前實現了小康目標。
龍鳳山海洋館是洛陽唯一一座可以夜游的海洋館,也是青少年舉行科普研學、探知神奇的海洋密碼的教育基地。
永輝小吃街
南府店村依山傍水,歷史文化悠久。從考古采集到的實物顯示,這里在約公元前七八千年至公元前一二千年已有人類從事狩獵和農耕。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荊山東麓先后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和商周時期的石戈、石矛,以及帶有銘文的墓葬等文物,為先民在此地域活動提供了佐證。
古時,南府店地處嵩洛古道一側,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在2500年前的春秋爭霸時期,秦韓大戰于這一帶地區。
南府店村經濟從農業起步,源遠流長。但在民國時期,由于天災不斷,蟲害嚴重,科學技術水平落后,畝產量很低,廣大農民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土地改革、農業互助合作、人民公社化等歷史階段,興修農田水利,推廣農業新技術,推行農作物輪作,開展平墳、填溝、改灘擴充耕地,組織勞力開展梯田改造,全面進行耕地根治和田園建設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然而,當時生產內容單一,農業效益增長緩慢。到了1978年,人均收入僅有150元,總體上過著低標準的艱苦生活。1979 年改革開放后,南府店人開拓思路,解放思想,創辦村辦企業,適時提出“立足基礎,以工補農,裝備農業,促進發展”的舉措。20 世紀80年代起,實行小段包工,專業承包到勞,聯產到組等生產責任制。1984年,推動以家庭為主要形式的聯產承包制。之后,按照大多數村民意愿,把土地收歸集體,實行集約化機械化規模經營。
從二十一世紀起,由于縣城擴建速度加快,南府店的川地、灘地被征為城市用地,西嶺耕地被辟為森林公園,這里被改為社區,納入城市管理。南府店村民全部擺脫農業,以經商辦企業為主,農業經濟退出了南府店的舞臺。
“行”在工商
早在民國時期,南府店僅有鐵匠、木匠、泥水匠、食品制作等個體手工業以及手工紡棉織布等家庭副業。20世紀70年代初期,南府店生產大隊黨支部帶領廣大群眾聽從黨和國家號召,走“農、林、牧、副、漁”多業并舉的發展道路,除夯實農業基礎外,辦起全縣第一個集體所有制機磚廠。高壓電架起之后,又辦起集體所有的電力糧食加工坊,安裝粉碎機、磨面機、打稻機、打谷機,一方面方便群眾,一方面對外增加副業收入。
1972年翻砂廠拉開了南府店集體企業的序幕。由于供貨渠道暢通,生產大隊副業收入增加,每年春節前夕按生產隊機動工分紅利,村民過年過節有了保障。
1985年左右,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并隨著伊川所產杜康酒風靡世界的步伐,南府店集體產業也大干快上,出現井噴勢頭。除原有的翻砂廠,汽車隊、建筑隊、水泵廠外,彩印廠、制蓋廠、紙箱廠、編織袋廠、化工廠、皮鞋廠、釀酒廠、泡花堿廠、水泥制品廠等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養殖公司、肉聯廠、東方化工廠、磨擦材料廠、勝利煤礦等也應運而生。一時間,集體企業發展到22 個,還有衛生紙廠、陶瓷廠、小酒廠、面粉加工廠等個體企業十余家,成為全縣之最。南府店村專設工業辦公室,由傳統的農業村跨進工業村。
21世紀起,由于全國各地集體、個體企業興盛,加之浙江、江蘇、廣東等沿海地區信息靈通、技術超前、產品銷路廣闊,對內地企業造成沖擊力,南府店工業企業效益出現下滑,南府店新一任村兩委一班人審時度勢,把經濟發展的側重點轉向了商業租賃、房地產開發等產業,自此跨入了一個新階段。
南府店的商業、服務業發端較早。早在明朝時,村里已有旅館及飯館,服務于嵩洛大道上的過往商客。清朝時,南府店已被方圓百里的百姓稱為府店街,當時,今民主街(原為村中大街)已有集市,周邊百姓多在府店出售掃帚、鍋蓋、大蒜、粗布、雞蛋、活禽等農副產品。
如意湖漢服文化街
1932年自由、平等兩縣合并為伊川縣。縣政府設在南府店今縣前街東面。從此,南府店一帶成為全縣商業中心。于是,縣衙東大街一帶成為全縣繁華的鬧市。各個門店除傳統的糧行、綢緞莊外,另有洋布、洋堿、洋火、洋襪子等西貨商品。特別是各種酒館、飯店最為紅火。
新中國成立后,一些獨具特色的門店落戶南府店,其中楊氏牙科最為知名,國營的商業機構百貨公司、五交化公司、紡織品公司、供銷合作社在南府店設起專營店。
為助推物資交流活動,南府店確定每月農歷的十五日為物資交流大會,主會場設在南關。每逢會期,糧食市、牲畜市、布匹市、農產品市場鱗次櫛比。物資交流大會一直持續到二十一世紀初。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南府店村依托地域優勢建起杜康大酒店、河洛大廈,兼營旅館業及商貿業。為促進水果、蔬菜銷售,南府店在村東設香港商貿城,專設水果批發市場,商客眾多,生意興隆。
2000年以后,南府店把興辦集體企業轉向商貿及房地產開發,于是,大張盛德美、永輝超市、金茂大酒店以及個體的周天百貨、奧斯卡影城等異軍突起,為南府店商貿服務注入了活力。與此同時,個體的商戶宜商則商,宜租則租,各顯神通。
人民大街東段是南府店商貿較為集中區,共有商戶200余家,經營批零項目有百雜、服裝、五金、建材、電器餐飲、煙酒、食品、照相、自行車、化工產品、珠寶飾品、塑料制品、電腦與手機維修等,形成了“南府店商貿一條街”。
到2022年,南府店公共積累近百億元,成為聞名遐邇的“幸福村”“文明村”。
南府店善于探索優先發展的新路子,響應黨中央號召,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論,大力實施生態旅游建設,流轉鄰村土地 5000 多畝,建設農業生態園,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打造建設田園綜合體“龍鳳山景區”項目,分三期建設共投資30億元,一期投資12.6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文化古鎮、會議中心、研學基地、火車文化小鎮、九州劇院、兒童樂園、生態頤養中心、歡樂農莊、采摘園等。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集宋韻古鎮、民宿體驗、文旅研學、生態農莊、健康養老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觀光綜合體。
“行”在風尚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南府店村黨組織在重點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更加重視抓好政治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建設全面小康和新農村的活動,持之以恒實施村規民約,邀請先進模范人物作事跡報告,把會場、文化中心、家庭及公共場所辦成政治思想和道德建設的教育陣地;組織開展“五好”文明家庭,評出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等;踐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助人為樂的理念,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形成了獻愛心、作貢獻的新風尚。2008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后,南府店村集體和個人合計捐資近百萬元。近年來,南府店持續在扶貧、救災、助學和困難資助等方面奉獻愛心。
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展開,村民的視野和境界更開闊,其效果日益顯現。全村講文明、愛衛生已養成習慣,村莊保持整潔,昔日臟亂差的狀況得到根治。村民自覺破除舊俗,實施殯葬改革。
為營造宜居宜業的環境,村區內公共綠化面積達1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占村落所在總面積的70%,既保護生態,又美化村莊。此外,擁軍優屬、尊老愛幼、鄰里團結、無償獻血等新時代、新風尚在全村已蔚然成風。
南府店認真貫徹黨的富民政策,以新農村建設為己任,從實際出發,立志改革,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使村級集體經濟得到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連年持續增強。全村在全面實現小康的基礎上,進而加大惠及民生的投入,不僅改變了村區面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促進了教育、文化、衛生、環保等事業的發展,開創了兩個文明建設雙翼齊飛的新局面。
當今南府店村,實現了“全村沒有困難戶,家家富裕奔小康”,并創建了一個“充分就業+按勞與按資分配+社會福利”的和諧發展模式,貧困落后已成為歷史。村民住房條件優越,已完成村莊拆舊重建。住宅類型均以三層為主的樓房,其中新型別墅占全村總戶數66%。村內大路寬闊,小路縱橫。河道砌石護岸,周邊植樹綠化,興建鶴鳴廣場,及古樸雅致的南府店廣場,這一切業已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場所以及眾多參訪賓客的觀賞景點。全村村民的基本養老保險等險種已普及到人,使村民消除了后顧之憂。南府店重視教育,大手筆投入教育事業,實行免費學前教育。至2022年,全村擁有大專、本科畢業生400余名,同時,村落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文化中心免費向村民開放,高檔耐用消費品進入農家,轎車、電動車、空調、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等,幾乎每家每戶一應俱全,全村呈現出美好、富裕、團結、文明的現代化新農村面貌。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楊文博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