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省全部使用水、光、風等清潔能源供電,可行嗎?在青海,這一設想不僅成為現實,更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斷實現著突破!
從2020年5月9日0時至8月16日24時,青海將連續100天對三江源地區16個縣和1個鎮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這是繼往年“綠電”7日、“綠電”9日、“綠電”15日之后,青海將再次刷新全清潔能源供電的新紀錄。
“綠電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動啟動現場 蔣瑩攝
作為我國清潔能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青海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不斷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著力打造清潔能源的輸出大省、產業大省和生態大省。截至目前,青海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801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規模的87.7%,其中新能源裝機達到1609萬千瓦,占比達50.4%,青海已成為全國新能源裝機占比最高的省份。
儲能有突破,“綠電”可長跑,青海能源轉型已從“風生水起”走向“風光無限”。
“綠電”點亮三江源
“兩年前,我們瑪多縣民族寄宿制中學就用清潔高效的電鍋爐代替了爐煤燒鍋爐,全年節省取暖費用近100萬元。如今,我們學校又用上了‘綠電’,每天還可以享受到1度電的減免優惠,這對于我們三江源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可謂是喜上加喜。”位于黃河源頭的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民族寄宿制中學副校長才讓欣慰地說。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如何促進青海綠色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今年的“綠電”活動將清潔能源紅利帶到了三江源。在這100天里,青海39.5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面積55%的地區將被“綠電”照亮,源頭地區的16個縣和1個鎮的近23萬戶電力用戶將使用無污染的清潔能源支撐生產生活,綠色發展的腳步正在三江之源加速奔跑。
據國家電網青海電力公司總經理祁太元介紹,在此次活動中,三江源地區居民用戶每日可享受1度電減免優惠;一般工商業等用戶在享受國家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5%電價優惠基礎上,繼續享受每度電2分錢的電價優惠。預計可促進清潔能源就地消納5億千瓦時,減少燃煤6.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6萬噸,用電優惠總額達1500余萬元。
為了讓清潔能源發展成果廣泛惠企惠民,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還將深度應用“大云物移智鏈”、信息通信及能源電力發展等技術,緊緊依托“智能調度、大數據、市場交易、網上國網、國網電商”五大平臺,為“綠電”提供精準支撐,實現用戶體驗可知、數據精準可溯、成效透明可視。
“綠電15日”清潔能源在身邊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王國棟攝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青海“綠電”在一次次的探索中穩步前行。2017年至2019年,國家電網在青海已連續三年成功實施了全清潔能源供電實踐。在清潔能源滿足青海省內供電的同時,青海也將綠色能源不斷外送至華東、華北、華中及西北地區,惠及山東、河南、陜西、上海等8個省(區)市,綠電“15日”期間,外送10.68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也讓神州大地共享綠色紅利。
如今,“綠電”已經成為青海高質量發展的一張金色名片。
多能互補演繹最美風光
“青海海南州自然氣候冷涼干燥清潔、電力資源豐富,其政策環境、市場資源、行政服務等方面的條件優勢,都為我們在當地發展大數據產業提供了寶貴信心。”5月7日,伴隨著青海省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一期)投運暨華為海南州大數據中心正式上線,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海南州總經理張效成對產業園的發展信心滿滿。
作為全國首個100%利用綠色能源建設和發展的大數據中心,產業園全部建成后,機架總規模將達到10萬架,可容納133萬臺標準服務器,一年的耗電量為57億度,這為青海新能源就地消納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推動了大數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協調發展。
而這一切,都依托于青海獨特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多能互補。
何謂多能互補?多能互補就是將風電、光伏、水電、光熱、儲能等結合起來,形成風、光、水、熱、儲多種能源的優化組合,以有效解決用電高峰期和低谷期電力輸出的不平衡問題,從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新能源電力品質。
龍羊峽850兆瓦水光互補光伏電站 韓晉攝
“你看,遠山的北面是青海湖,山的東南面是龍羊峽水庫,咱們的腳下是光伏的海洋。”走進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塔拉灘,這里坐落著世界最大規模、裝機容量85萬千瓦的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據國家電投黃河公司光伏維檢公司副總經理李炬介紹,項目自2014年投產以來,已建成光伏電站275萬千瓦,累計發電70億千瓦時,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2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00萬噸。
“龍羊峽水電站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能對光伏發電的變化作出反應。”龍羊峽發電分公司副總經理黃青剛說,調節后的總發電量與調度發電計劃吻合,電網不用再擔心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并且水電站送出線路年利用小時不降反升,大大提高了輸出效率。
海南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100萬千瓦光伏電站 青海省能源局供圖
近年來,國家電投黃河公司一直在進行多能互補的核心技術攻關,提前布局“清潔能源+儲能”項目研究,組織開展了水光互補、風水光互補、風水光儲互補的實踐和電化學儲能的研究。技術突破支撐產業發展,海南州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應運而生,100萬千瓦光伏和40萬千瓦風電也相繼投產發電。
魯能多能互補 青海省能源局供圖
此外,為彌補風、光習性難以把握的遺憾,在海西州格爾木市,世界上首個集風光熱儲調荷于一體的多能互補科技創新項目——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國家示范工程50兆瓦光熱,就巧妙地利用4400面鏡子“精準定日”,每面鏡子140平方米,共同聚焦到場地中心相當于60層樓高的集熱塔上,可24小時穩定連續發電,有效解決“棄風棄光”的難題,突破了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瓶頸。
就這樣,一條大河、一片荒漠,共同演繹出了青海最美的無限“風光”。
高質量發展有“綠芯”
發展“綠電”, 創造“多能互補”,青海的底氣從何而來?
可用于光伏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10萬平方公里,太陽能可開發量超過30億千瓦,風能可開發量超過7500萬千瓦,綜合開發條件居全國首位,這些都是青海最硬氣的發展家底。
青海風力發電 青海省能源局供圖
為了唱好清潔能源這支交響曲,青海編制了《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實施方案》,制定了海西州、海南州兩個基地五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加快推進能源文明消費、多元供給、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加強合作。
近年來,青海在率先建成全國首座“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證基地”和青海新能源大數據中心后,又建成全國首座、全球第三座并網發電光熱電站和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發電項目。格爾木、德令哈兩個基地也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2017年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名單。
2018年2月,隨著青海正式獲批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青海穩步推進海南、海西兩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同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戰略,主動加強與東部電力輸入省份溝通協作,通過電力交易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青海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在更大區域范圍消納。
光伏羊 樊發璽攝
據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青海以水力、風力、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發電量126.22億千瓦時,占該省規模以上工業全部發電量的74.5%,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較1-2月提高1.3個百分點。
截至4月底,青海新能源發電量實現同比增加17.36%,全省新能源日最大發電量達到9670萬千瓦時,再創歷史新高。
青海省海西州光熱電站 王國棟攝
展望未來,青海將持續推進“青電入豫” 特高壓工程、“海西格爾木—華東地區±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和兩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推進可再生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和三江源地區煤炭減量化工程,提高清潔能源就地消納比重,持續打造“綠電特區”,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也將呼之欲出。
縱觀綠色發展,青海“風景更好”!
責任編輯:張馨潔 校對:張馨潔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