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
科技創新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持續關注的話題。今年全國兩會,徐冠巨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和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等多份建議。
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面對形勢變化與挑戰,中國經濟必須加快走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升級迫在眉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特點是創新、關鍵是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給產業升級發展指明了方向。
“面對外部環境的復雜變化和挑戰,我們民營企業要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的內涵式發展,創造更多的原創性、突破性、顛覆性成果,以引領行業發展,在世界經濟舞臺樹立我們的品質、品牌。與國際一流企業同臺競爭,這是我們的方向、更是我們的責任。”徐冠巨說。
徐冠巨介紹,傳化集團這幾年特別重視抓科技發展,抓人才隊伍建設,抓管理與數字化。傳化集團深刻感受到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浙江傳化合成材料的生產車間,一塊塊稀土順丁橡膠經精確檢驗后穿梭在生產線,按照不同國際市場客戶個性化需求,通過自動化機械臂被分裝到不同包裝箱;成品倉庫的裝車線上,十幾輛集裝箱大卡車有序排起長隊,等待著裝箱后的產品發往世界各地。目前,該公司的橡膠產品已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經過7年持續攻堅克難,突破稀土順丁橡膠這一卡脖子技術,實現進口替代,從過去微利到現在產銷兩旺。此外,我們在前紡油劑、無氟防水劑等產品領域打破國外壟斷,快速贏得市場、取得良好經營效益。”徐冠巨說。
傳化集團只是千千萬萬通過創新驅動尋找到新機遇的企業之一。徐冠巨認為,新趨勢下,過去那種習慣于“做規模”、盲目擴產能的做法難以跟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
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
就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創造新質生產力發展條件,徐冠巨建議:首先,各級政府在政策和資源上,推動企業從單純模式創新大力轉向科技創新,創造更多的原創性、突破性、顛覆性成果,向科技硬實力要效益、要品質、要品牌。其次,鼓勵科研機構與優秀企業強強聯合,為共建研發平臺、共享科技成果提供政策和機制支持,加速科技成果在產業鏈中的轉化。最后,發揮民營經濟體制機制優勢,進一步開放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行動和創新課題,共同促進戰略性、基礎性產業升級發展。
近年來,傳化集團在創新發展方面活力綻放。傳化集團以數字化賦能提高效率和效益,不斷縱深推進變革發展,也獲得了獲得國家、社會廣泛認可。化學大江東基地成為行業智能制造標桿,新安馬目園區成為全省5G全連接工廠。
傳化化學大江東生產基地已實現一鍵啟動的自動化,在工廠里,噸袋航吊,槽車進料,臥式混合機拌料,與機器人碼垛為一體的自動包裝線,實現全要素、全流程的智能化、精細化管理。
大江東生產基地通過數字化智能大屏實時監管原料輸送及生產過程,5G移動應用手機端即可操控部分產品的投料操作全過程,實現智能化數字管理。隨著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升,杭州大江東工廠可以實現生產管理成本下降25%,萬元產值能耗下降10%,勞動生產率提升25%,并且通過空中AGV小車輸送成品,解決了20.7萬噸成品的地面輸送壓力。
傳化物流則通過數字技術手段,打造連接人、車、貨、場、倉相互聯接的智能物流平臺。通過傳化物流的創新服務,企業的到貨及時率、客戶服務滿意度、賬款支付效率可提升 5%-20%,物流管理費用、平均訂單執行時間、財務費用可降低 10%-30%。近年已落地運營奧的斯、海康威視、寧德時代、吉利汽車、雀巢等品牌客戶。
傳化集團在物流科技、綠色低碳等方面不斷探索與創新,持續開放服務場景:持續升級智慧公路港,運用 IOT、大數據,構建智慧公路港運營體系,成為支撐傳化物流發展的數字化時代物流新基建;打造智能倉,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5G 等技術,實施公路港倉儲設施的智能化改造,讓每個倉、每批貨擁有信用;將減排手段融入傳化物流全流程,建設 " 光、儲、充、換 " 四位一體的園區,打造數字化碳產品,服務制造供應鏈低碳轉型。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企業家隊伍
當前,我們正面臨著百年變局的嚴峻挑戰,民營企業要持續創業創新,邁向世界一流企業,更加需要一支有奮斗精神、家國情懷、創新能力、擔當作為的高水平企業家隊伍。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要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浙江省委“新春第一會”提出,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我們在市場經營一線中也深刻體會到,在世界經濟舞臺競爭中,科技是硬實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是核心,人才是決定因素。今年兩會,我也帶來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要建設高水平企業家隊伍’的建議”,徐冠巨說。
國家政府、社會和企業家自身要共同努力、同向發力,一起來加快推進新時代企業家隊伍建設:一是進一步加大政治引領、正面引導的力度,加強典型引路、教育引導和預期引領。二是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縱深推進改革,建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抓緊修訂民營經濟促進法,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發展。系統推廣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切實按照無事不擾、有求必應,高效辦成一件事的要求,構建為企業服務體系。三是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形成對企業家加強監督、嚴格要求、備加愛護的良好生態。
越是有困難和挑戰,越要堅定信心;越是爬坡過坎,越要抖擻精神,帶領企業創新創造、戰勝挑戰;越是復雜多元,越要堅守實業、深度轉型升級。真正把企業發展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與百姓共同富裕協同起來,在企業發展由大到強中多做貢獻回報社會。增強駕馭大局能力,增強創新發展能力,落實總書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自我變革,帶領企業轉變發展方式、走向創新驅動,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的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提高到92.4%,是助推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身處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省,同時也作為民營企業家代表,近年來,徐冠巨一直關注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并為此積極履行職責。
“國有企業有《企業國有資產法》,外商投資企業有統一的《外商投資法》,而作為最普遍的企業形態和市場經濟主體——民營企業卻至今沒有一部促進和保障的法律。因此建議將‘民營經濟促進法’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去年全國兩會我就呼吁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近期,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的消息傳來,也讓我更加期待這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能夠盡早落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則給產業升級發展指明了方向。”徐冠巨表示,在當前,除了良好的經營環境外,企業還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功,實現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內涵式發展。
目前,中國正從高速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所處的環境條件發生著巨大變化。在徐冠巨看來,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他表示,民營經濟需要有一部專門促進和保障的法律。現有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保護層級較低,作用偏弱。
徐冠巨認為,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既是用法治的方式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需要,也是穩定民營經濟發展的預期、振奮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
他建議,將民營經濟促進法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將憲法確定的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憲法原則加以細化;把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執法公正司法等民營企業核心關切問題加以法律規定;把規范和引導民營經濟和民營資本健康發展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從而形成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平等保護的完整的法律體系。
徐冠巨還提出建議,希望制定出臺民營企業內部人員腐敗犯罪司法解釋,以利于準確打擊為親友非法牟利和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資產等行為,保護經營主體權益。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提出“出臺司法解釋,依法加大對民營企業工作人員職務侵占、挪用資金、受賄等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隨后,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23年12月底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二)》(下稱為《刑法修正案(十二)》),原本僅適用于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為親友非法牟利和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資產等三類行為(下稱“三類犯罪”)也同樣適用于民營企業內部人員。民營企業內部人員具有上述相應行為,故意損害民營企業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需要承擔同等刑事責任。
但是,民營企業內部人員腐敗犯罪情況在多方面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尚未就民營企業內部人員“三類犯罪”出臺司法解釋。徐冠巨在建議中提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刑法修正案(十二)所涉“三類犯罪”的具體適用應出臺司法解釋,將刑法修正案(十二)的規定在刑事司法中落深落細,在司法解釋中進一步明確。
徐冠巨表示:“我會持續關注實體經濟、民營企業、鄉村振興等方向,這些都是我長期研究和深耕的領域。我們民營企業在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中,迎接一個又一個挑戰中,走了過來。越是在爬坡過坎的時候,越是要大力發揮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作用,推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楊文博 校對:楊文博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