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少欢杂交另类_va天堂_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处_果冻文化传媒www一欢迎您 - 免费国产一区

當前位置:書畫院 > 

霍春陽:捍衛傳統藝術的“真”與“樸”

發布時間:2024-01-08 14:57:42|作者:潘吉成

_DSC7730-1.jpg

作品《紅芍多情》


傳統是世代相傳、從歷史延續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俗、藝術、制度以及沿襲下來的某種習慣、信仰、規則、行為方式等。傳統的價值在于社會性與延續性。著名學者余秋雨說過:“傳統是人類文明的集體記憶。如果我們視傳統于不見,那么我們的文化藝術的記憶就會失去。我們就會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更不會知道自己又將去往何方?!?/span>


我們可以把一個人的歷史痕跡劃分成不同階段,卻不能把一個人的情感和精神分成兩半:一半屬于過去,一半屬于現在或將來。實際上,我們現在的情感和精神大都是由過去的情感和精神轉化而來,我們都從傳統中走來,并終將回歸傳統的懷抱。


在文化藝術領域,傳統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應成為后世的典范。但有些人卻視傳統而不見,認為古代畫家已經登峰造極、高不可攀,總覺得今人不如前人,視傳統為束縛,而非給養。我們應如魯迅先生那樣秉持“對傳統的尊視而非陶醉”的態度,不盲目求新,也不陶醉在古人的輝煌里。黑格爾說:“我們的本質即是我們的過去?!边@些都表達了傳統的重要價值。學習和繼承傳統是為了填平當代人和古代人之間的溝塹,讓當代人通過對傳統的學習與古人對話,使我們能和先賢站在一起,心明眼亮,洞察千年。霍春陽在這方面給我們樹立了典范。


霍春陽 朝露晨風 54.8×57cm.jpg

作品《朝露晨風》


2015年  西子新妝  設色紙本 78cmx45cm.jpg

作品《西子新妝》


我們反對盲目地效仿古人,無論是因循依賴還是流于表面。我們崇尚古人知行合一、學史崇德的精神境界,探究藝術的創造力,展現藝術的深度與活力,只有這樣,藝術之新體現于精神層面,才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所謂法無定法,物有常理,常理不可移,近乎道。老子講:“高以下為基?!边@說明了傳統的核心價值。而我們對待傳統的態度也不應是作繭自縛、畫地為牢,更不應只追求新奇怪誕,應該更多地從精神層面上去體驗,而非僅在形式上一味求新。


古人云:“小人革面,君子豹變?!眲③恼f:“從質及訛,彌近彌淡。何則?競今疏古,風末氣衰也?!睆馁|及訛,時代越近,滋味越淡。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大家都競相模仿近代的新奇而忽略古代的精神,這是造成文風暗淡、文氣衰弱的原因。張彥遠說:“上古之畫,跡簡意淡而雅正……中古之畫,細密精致而臻麗……近代之畫,煥爛而求備;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边@正切中國畫的要害,論畫無古今,精神更不會有新舊。好的藝術作品沒有時間上的先后區別,傳統的好東西不會過時,相反,有些事物可能剛一出來就不再新穎。而張彥遠的“上古之畫,跡簡意淡而雅正”,霍春陽的藝術追求正與此不謀而合?;舸宏柕乃囆g正是建立在這種傳統精神之上,建立在這個大道上的,從而歷久彌新。


微信截圖_20240108145127.jpg

作品《溫香如霧綠如天》


霍春陽作品的特征之一是平淡質樸,境界悠遠。藝術的平淡素樸最難,霍春陽的藝術以質樸雅淡、跡簡清新為尚為美的。莊子講:“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能體純素,謂之真人”,從霍春陽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質樸清新的境界。蘇軾詩云:“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清新是生命使然,霍春陽的作品涌動著生命的情感與活力,是靜中寓動的大境界。老子云:“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被舸宏栔髌吠鹿始{新,而“新”正體現在他對生命精神的獨特感悟上。


霍春陽作品的特征之二是藝高在筆墨。筆隨心性,墨發冷暖,因而筆墨自然鮮活燦爛生情,使人心動。觀霍春陽之畫,雖簡淡古樸,然骨氣俱盛,神形合一,形筆相融,這是技與藝的融合,是生命與筆墨、情感與筆墨的合一。因此在霍春陽的筆墨間看不到野氣、火氣與燥氣,有的是靜氣、文氣、和氣與大氣,這正是傳統儒家思想的體現。


霍春陽筆墨純厚靈動,墨妙筆精,以淡墨虛筆為宗。他以生命感悟融于筆墨,以情動于筆墨,以內心引領筆墨,以情領形,筆隨形動,筆形化境。筆中氣韻橫生是霍春陽的高妙之悟,墨端之氣韻不是表現在墨汁淹漬里,而是妙寓于境界中,正像戴醇士所說:“筆墨在境象之外,氣韻又在筆墨之外,然則境象筆墨之外,當別有畫在。”此“畫在”即藝術精神。霍春陽的筆墨正是因藝術精神的光輝而具有更高的文化價值。


微信截圖_20240108145451.jpg

作品《芳心欲吐》


霍春陽 228.7×96cm.jpg

作品《古意之風》


2018年    1淡泊生涯 紙本水墨 88.8×49.4cm.jpg

作品《淡泊生涯》


2019年73cm.50.6cm.jpg

作品《無題》


霍春陽作品的特征之三是筆墨形式的抽象概括,以少勝多,以簡馭繁。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說:“筆略而神全,墨少而意多?!睈翂燮絼t說:“畫以簡貴為尚。簡之入微,則洗盡塵滓,獨存孤迥?!被舸宏柕淖髌沸魏喴赓W,雖形簡,但審美共性與精神內涵廣大,正如老子所說:“少則得,多則惑。”王弼解老子曰:“自然之道,亦猶樹也……多則遠其真,故曰惑也;少則得其本,故曰得也?!蔽镏?、物之樸是自然之理。藝術求簡,實際上是一種返璞歸真。求簡歸一既是傳統道家思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今天這樣一個追新求異的世界,藝術能把我們帶回到那自然靜謐、平淡質樸的田園之境,我們可以在霍春陽的作品中能夠體味到更多的大境界。


多數藝術家的氣質與作品是統一的,是一脈相承、有跡可循的。我們能從霍春陽的作品里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文化素養以及他在生活中對生命的思考與感悟,以及那種經提煉后產生的形式美感。優秀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個體生命精神的再創作,整體上與藝術家氣質是契合的。霍春陽能夠把文化知識及生命感悟化為形象,又把形象化為人格,正所謂畫如其人。


霍春陽的作品虛靜空靈,古韻悠遠,如沐仁德,如浴無為,凈化心靈。趙孟頫有云:“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蔽依斫獾墓乓庵傅氖蔷窬辰鐚用娑峭庠谛问綄用??;舸宏柕淖髌焚F在生命精神的表達而非古意或傳統文化的簡單追逐,問題的核心不在于學習古人的知識,因為知識是死的。莊子說:“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品鑒傳統藝術的重要方向在于我們要透過傳統文化感悟古人之感悟?;舸宏柛形蛉伺c自然合一、人與畫合一、藝與技合一、語言與氣質合一、環境與宇宙合一的大境界,這是“道”的境界,也是中國藝術精神的至高境界。


中國的寫意畫貴在工,工筆畫貴在寫,霍春陽的畫“寫形工意”,工寫兼備。賞讀霍春陽的作品,“始知真放本精微”。有些專業畫家和評論家稱霍春陽為小寫意畫家,我以為這種提法有悖畫理的詮釋。“大小寫意論”是就西方思維而論的,是以筆墨收放程度的大小來界定的,過于強調形式,舍神而論形,舍精而取粗。這是藝術表層的認知,是對筆墨外在形式粗淺的分類,與藝術精神沒有本質聯系。


2011年 曉紅初折露香新54X54.jpg

作品《曉紅初折露香新》


霍春陽作品的精神境界博大而深遠。寫意之本,在意不在寫,寫意不分大小,更不在書寫形式本身。筆小可以意足,畫小可以傳神。寫意即寫神之意,而神是中國美學的靈魂。我認為寫意是得魚忘筌,是九方皋相馬,是寫生命精神之意。


保守是理性的捍衛,守舊是固執的堅持,此二者有著質的區別。我常聽一些專業畫家與批評家把霍春陽歸為保守派,視霍春陽的折枝花草為“植物標本”,這是文的感受、質的木訥,見仁見智。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張張黃紙上畫有干筆植物花草的古畫,這只能有待于其對藝術理解程度的加深。清代方薰說得透徹:“物本無心,何與人事?其所以相感者,必大有妙理?!蔽艺J為相感者靈犀也。藝術是精神之事,就像雷達的發射與接收一樣,有精神內涵的藝術作品會發射信號波,心靈有感應的,就會接觸到信號,正所謂心里有,才會看得見,心里沒有,則熟視無睹。只有當我們有“精神”的時候才能與藝術相通,才能看到藝術,才會體驗到藝術作品中的無限生機,才會感受到畫中所承載的藝術家的精神氣質,感受到作品中的精神境界。如果我們能夠理解“藝術精神”,自然就不難理解精神不會有新舊大小之分。精神是我們鑒別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試金石?;舸宏柡葱l的是傳統精神中的“真”與“樸”,守的是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我們若能體會霍春陽的一花一草、一枝一葉中的精神內涵,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霍春陽的藝術作品,就能夠更接近藝術精神之本。(本文作者潘吉成系天津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微信圖片_20231113132516.jpg

霍春陽,生于1946年,河北清苑人,美術教育家、著名書畫家。1969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至今。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畫系原主任,天津市中國畫學會會長,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

Top